——勉强回本就算赢。不过话说回来,能把商业大片拍成讨论人性讨论社会黑暗的艺术片,就这种电影的票房也能想象的吧?
所以一来二去的,业界就出现那么点微词抱怨。京影也有点折腾不起了。关键是隔壁燕影还总是明晃晃的笑话他们。所以经过慎重的思考后,决定暂时性偃旗息鼓。必须吸取前面的深刻教训,下次再找导演再找剧本,必须严格按照商业片的模式来。
——基本上就是陶暮还没入学时就瞄准的,两年后的那部片子了。
这些后话暂且不说。就说打从陶暮入学以来,不论是外形条件还是演技灵气还是在娱乐圈掀起腥风血雨的头条热度,都让表演系的老师们极其满意。毫不夸张的说,那真就是看到了打破‘京影只能出演员’这句魔咒的希望。
因此表演系的老师们虽然嘴上不说,一个个都铆足了劲儿的想把陶暮调/教出来——他们就要捧出来一个演技与实力并存的超人气巨星。演技要碾压燕影,人气更要碾压燕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倘若陶暮在爆发时的演技始终带着燕影最得意的门生——严晟的痕迹,那就有点尴尬了。要知道严晟当初报考京影和燕影时,艺考这一关可都通过了。而且两个学校都是以专业考试第一的成绩。结果严晟却弃京影选燕影,并且在大一入学后就大放异彩,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拿影帝。着实让燕影好生得意了一番。
也让京影暗搓搓的闹了一把心。所以在严晟之后,京影真是想捧出一个明星来。奈何京影捧出的人气最高的一线巨星就是王博远。虽然也还不错,但是跟严晟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丁点。
所以说到了陶暮这儿就更要慎重——好好的苗子可千万别长歪了。演技像谁都行千万不能像严晟。不然就算捧出来了,只要一想想燕影那边会说出什么话,京影校方就觉得头疼。
这时候京影就分外庆幸学校有大一大二不准接戏的规定。他们必须要把陶暮调/教出来再让人接戏。千万不能有严晟的痕迹在。
然而这种调/教,也不是一厢情愿的。必须要找准时机,潜移默化。就跟抽丝剥茧似的,不能直接点出来,那就很容易让没有接触过太多表演的孩子手足无措。表演时束手束脚,时间久了灵气就没了。
京影的老师们为此也算苦心孤诣想方设法了,都在暗搓搓的等待时机。然而陶暮第一学期闹心事太多,请了几回假,估计也没把心思放在专业课上。再说以陶暮的演技基础,平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