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恐怕还是要从当地术士那儿打听。
虽说如此,他还是找了间最热闹的酒肆。
玄门归玄门,成都府的情报也不能错过,毕竟团队之后都要前来,先心里有个数。
掀开门帘,喧嚣声立刻扑面而来。
这是典型的蜀地酒肆,分为两层,以粗糙木梁柱支撑,地面铺的青砖,早已凹凸不平。
里面烧着老虎灶,大茶壶咕嘟咕嘟作响。
放眼望去,满是方桌条凳。
里面十分热闹,既有往来行路的车行伙计,聚在一起喝酒划拳,也有江湖中人吃肉闲聊。
甚至还有一伙卫所士兵,勾肩搭背,嘴里说着荤段子,已喝得醉醺醺。
“一心敬,二红喜!”
“五魁首,七个巧!”
划拳行酒令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衍眉头微皱,随意找了个角落坐下。
蜀地饮酒风气自然不用说。
自蚕丛、鱼凫、杜宇等蜀王时代起,酿酒便已具规模,唐有“剑南烧春”,宋有“鹅黄酒”、“荔枝绿”,如今更是“五朵金”醉倒东西南北。
这边的人,也爱喝酒。
除夕要喝“团年酒”,亲戚聚会“喝春酒”;栽秧喝“栽秧酒”、“开镰酒”;端午要喝“雄黄酒”,中秋喝“月华酒”…
反正一年四季,总有名目喝酒。
以至于,本地“请吃饭”就是“请喝酒”。
这喝起酒来,也有讲究,
不喝新酒,喝新易让人犯病。
不喝冷酒,因为冷酒伤胃。
不喝寡酒,总要来点下酒小菜。
最后要喝慢酒,讲究徐徐举杯,缓缓而呷。
二两为佳,再配着茶,摆起龙门阵,别管是谈天论地,还是胡说八道,反正这一天,就高高兴兴过去了。
李衍虽非蜀人,但对这种酒俗也十分欣赏,要了二两小酒,配着牛肉生,又让小二沏了壶茶。一口酒,一口茶,倒也悠闲自在。
看似自斟自饮,但却暗中掐着诀,耳朵偶尔动弹,整个客栈的声音,全都听在耳中。
“兄弟,今日多亏你了!”
“说的啥子话,来,干了!”
这是那帮卫所士兵在谈兄论弟。
“师傅,今年灯会能进去么?”
“找了长春会的人,不好弄啊…”
这是外地来的江湖艺人。
“西边刮的什么风?”
“扒了合子,踹了火点…”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这是两个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