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确实是有点麻烦,你想想,要把所有的动力电池业务剥离出去,这可不是当初我们合并之时的体量,再说还有很多在建的项目以及合同,如果拆份的话处理起来得很长一个时间。”
李书富目瞪口呆:“你不会说的是真的吧?”
檀锦程这样子似乎不像是在说谎。
“没必要骗你啊,确实是有点麻烦,首先要说服董事会就是比较麻烦的事儿了,再说两家业务在一起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我们的合作方式一直都是开放式的。”
檀锦程还真没骗人,之前也不是没人跟他提过这点,他自己也知道合并两大业务之后的一些弊端,但是思考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定不进行拆分。
拆分确实是可以行的,但还真就是特别的麻烦,这个麻烦不是流程上的麻烦,而是利益上的。
上市三年多以来,尉来的股东人数,大小股东持股变化不小,部分机构退出,也有新的机构加进来,像是现在包括国家队,香江中央结算,易方达等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就有上百家。
每一家机构都代表着一方利益,要把动力电池这么赚钱的业务剥离出去,就必须平衡好各方的利益,拿出让大多数机构,尤其是国家队满足的方案出来。
收购宝腾汽车之时的一次增发尉来的总股本来到了21.76亿股,三年多总股本没有变化,但是可转债的数量却是不少,等到可转债到期之后,如果有持有可转债的机构实施债转股,那檀锦程目前的持股比例就肯定会被稀释掉一部分。
而且根本无需多想,一定会有大型机构会实施债转股的,股本稀释几乎已经注定了。
更何况尉来的融资肯定不会只有限于此,今年还将会有更多的融资,到时候檀锦程的持股比例就会像大多数的实控人一样下降至33%左右,甚至更低也有可能。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时期,与其把业务一个个拆分开来,倒不如一起抱团取暖。”
李书富点了点头,这个理由他倒是能够接受,虽然刚刚所谓的怕麻烦看起来不像是假的,但是他怎么着都有点不太相信。
“说句不客气的,实际上能跟我们合作的也没有几家车企有这个资格,再说这玩意儿到了最后,大型厂商肯定会自建自己的电池厂线的。”
吉利与尉来的合作协议已经初步达成,与上汽的合作模式,算是给后来的想要合作的主机厂商打了个样,因此跟李书富的对话倒也不算复杂。
具体的细节就根据各方所拥有的资源来决定,吉利在海外有着诸多资源,通过沃尔沃的渠道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