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大明的南都金陵。
现在的王守仁因为平定了宁王之乱,被升为南京兵部尚书。
不过堂堂一位文道大宗师,朝廷却并没有让他进入中枢,也真是讽刺。
不过王阳明的存在,还是震慑了不少江南豪强的野心,维持着朝廷的面上秩序。
哪怕是神剑山庄、无垢山庄、慕容山庄、孔雀山庄这些武林中的巨擘,也都老实低调,按规矩办事。
这天,经唐伯虎的回禀后,王阳明很客气的邀请宋青书过府一叙。
唐伯虎的年纪实际上比王阳明还要大些,不过在这位文道大宗师面前,却谦逊老实的跟小猫一般。
尤其是唐伯虎点秋香后宁王叛乱,是王阳明惜才,拉了他一把,分润了他一些功劳,免了他的罪责,收他做了弟子,带在身边培养。
只是唐伯虎自己心累了,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而已。
见到王阳明的时候,宋青书是有些愣的,这位文宗和后世《传习录》上的那副清癯枯瘦画像很像。
瘦削的肩膀瘦削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的不是文气,而是一种实干家的踏实感。
细小狭长的眼眸中,闪烁着精光,仿佛有着无限的智慧。
不大的个子,却仿佛蕴含着磅礴的力量,却又给人如沐春风的和谐之感。
看到王阳明的那一刻,宋青书似乎有些理解,什么叫做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这位倡言“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明代圣人,在这个大明综武世界,显得更加不凡。
他在打量王阳明的时候,王阳明也在打量他,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
“伯虎跟我说了宋少侠的故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武当蕴俊杰啊!
真希望,大明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多一点,那样天下的正气,也会浓郁三分,老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不少!
今日请你来我府上做客,正好老夫有几个学生还有一节课,不如你一起来听听吧!”
对于宋青书,王阳明十分欣赏,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为人和那颗中正平和之心。
他就像是一个教书先生一般,传道受业解惑,那种师德气质,让宋青书久违的紧张了一下,有种面对班主任的错觉。
“阳明先生过誉了,小子也没想到,有机会能够听闻心学的教诲!”
王阳明的学生,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女,有勋贵的子弟,也有贫民的子女,甚至还有一些孤儿。
差不多有三十多个人,宋青书找了一个空位,如旁听生一般,听王阳明讲了两个时辰的《传习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