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科举的录取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两百人。
录取的人数虽多,但科举的讨论度,却远不如去年。
六科状元皆系一人之身,这样的事情,今年并没有发生,科举状元与六科状元,被不同的七人分别摘取。
此届科举的关注度并不高,即便是科举刚刚结束不久,也没有几个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只是偶尔有人会感叹,如果安宁公主的婚事晚提起一年,就不会出现去年那种,无论嫁哪位状元都是同一人的情况。
今年的状元,可是有七位可选。
当然,世事没有如果。
现在的安宁公主,已经怀有身孕,百姓们偶尔还会看到她和玉音阁的凤凰姑娘在街头散步。
至于驸马,倒是有许久不曾见过了。
他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随团出使赵国。
对于这件事情,长安的百姓,至今还偶有议论。
六科绝佳的状元,绝对是震古烁今的,但他的官途,却并不顺畅,从礼部到鸿胪寺,再到刑部,始终游离于中枢之外,如今更是被直接赶出了长安……
儒家第五境的右相,为大夏付出了太多。
在百姓的心中,右相一直是大公无私的。
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有许多人不认可他。
而随着大夏一些商队,从赵国回来,带来了李诺的一些消息后,这种对右相的不认可,逐渐达到了巅峰。
他们大夏的六科状元,在大夏得不到重用,一直坐冷板凳,到了赵国,却推动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改革,又是让百姓有病可医,又是提高粮食产量,又是减少士兵伤亡的……
这让大夏百姓心里怎么想?
他们还吃不饱饭,看不起病呢!
赵国人凭什么?
但这件事情,能怪李诺吗?
不能。
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他在大夏受了这么多委屈,几乎是被右相逼走的。
就算他留在大夏,也什么都做不了。
很显然,赵国对于人才,要比大夏朝廷重视的多。
如果说长安百姓听到这些事情,心中有的,只是对赵国百姓的羡慕,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愤怒,太医院的太医们得知某些消息后,则是彻底破防了。
“什么!”
“天可以预防,疟疾也能治?”
“不用医家真气,也能治疗痈疽?”
“什么医书,写上名字就能提升修为,有这种事情?”
当他们听说了李诺在赵国进行医疗改制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