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毫无节操的朝廷水师介入进来,会让他们与刘备建立稳固关系,进而成为齐国不可控的变数。
贾诩略思索,就说:“殿下,不妨劝谏大王,将刘阿升送归辽东。至于昌霸……乘其不备,发劲旅袭破之,再由刘玄德赎买,自可绝徐人出海之患。”
刘备的长子刘阿升,始终是一张王牌。
刘备一方也知道这个儿子还活着,但基本上当他死了。
以刘备现在年纪与辽东的苦寒,还有那个幼子,再把刘阿升送过去,未来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都是正常的。
曹彰也清楚刘阿升这些年吃过的苦,哪怕送回辽东,积攒深厚的怨气不是轻易能消散的。
衡量片刻,曹彰就说:“不宜拖延,秋后海面平静,适合大军跨海远征三韩。我这就劝说父王,遣送阿升返回辽东。只是袭破昌霸一事,军师以为何人为好?”
“妙才将军攻势迅疾,文谦将军勇悍刚猛。合这二位将军之利,可破昌霸。”
贾诩沉吟,又补充说:“还需警惕臧霸,可请文则将军督兵驻屯泰山。”
曹彰也觉得这个布置合理,带着好奇,就问:“军师,大司马是何等人物?”
“大司马……”
贾诩端着葡萄酒杯轻轻摇晃,扭头看历山:“据老朽所知,大司马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见他意犹未尽,曹彰静静聆听。
贾诩又说:“得关中后,征四方诸胡,安西垂数州,威加海内,功比武帝。执政治民,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冒,绝浮华而务实,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皆服大略。”
“虽功盖群下,然容受直言,不闻关中有因言治罪者。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五千余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以老朽观之,可谓圣明仁厚武德勤政之君。”
一口气说完,贾诩正色看曹彰:“殿下,世之群雄,无人能及。”
曹彰听明白了,以后与关中方面发生战争,自己想办法,别来烦贾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