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近侍赶紧上前将刘备扒拉出来,刘备浑然不当一回事,拍打身上积雪就提前去议事的偏厅。
就连死者的父兄也不觉得过分,反而大司马觉得过分……这合理么?显然不合理,必然有其他因素。
故事能流传出来,显然已经把选择权丢了过来。
大概也只有他放弃征北大将军印,返回关中后,大司马才会组织讨伐河北叛臣的战争。
“谢罪也轮不到我,你也别管了。”
而在辽东,冬季严寒,大雪覆盖原野。
“死了。”
能保证降雪后往返两次,将各类公文,如邸报送到辽东。
不能再待在大同了,每多一日,危险就浓一分。
“是啊,我也没想到。”
可沦为被检地的对象,他心里很不痛快。
马腾将两封写好的书信递出:“以后没有我的允许,不要随意串连。大司马不甚在乎,但也不喜。”
但这只是开始,或许有生之年,大司农衙署会派遣使者来辽东三郡落实检地。
这也就便宜了刘备,公孙氏府邸的规格不上不下,远在县侯之上,又在诸王以下。
入朝,要赶紧入朝。
可看现在的样子,再拖下去,他的老弟兄们先会和他翻脸。那些人实在是太熟,他拒绝的话,他父亲脸面也挂不住。
刘备正在屋顶铲雪,就见徐庶驾车来到侯府高门处。
他翻阅邸报,眉头一皱:“这么说,大司农设立,我们也要派出三个郡的上计吏?”
受限于路途与辽隧艰难,辽东邸报与关中代差两版。
只要他放弃兵权,带着老弟兄返回关中,西乡那里的问题就解决了。
他们更想通过妹妹、女儿获取最丰盛、最直接的果实。
刘备也是感慨,大司马名下那么多的仆僮,三倍口赋,这笔钱说掏就掏。
“你也别替她遮掩了,东乡女眷生育颇多,远不是西乡能比的。”
无非他再换个女儿嫁过去,这种事情不难操作,也不难理解。受限于经历和才能,他的老弟兄们显然缺乏自力更生、自我奋斗的勇气。
自己不主动,难道要等好女婿动手?好兄弟韩遂就是前车之鉴,他现在只想安稳落地。
哪怕刘备的辽侯府邸,也无法将积雪清理出去,只能堆积在园、菜圃、池塘冰面。
也就保障极好的邮传雪橇队还在通行,这些人邮传吏士绝大多数本就是迁徙代地的辽东人。
徐庶脚步轻快,他带来了最新的邸报。
至于女儿那里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