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牧司吗?
汴京旧有谚语:三班吃香,群牧吃粪。从这句谚语,你就能知道,群牧司过去都是一群虫豸。
这些家伙,不会放过每一文从他们面前经过的铜钱。
哪怕是各地牧监的牛粪、马粪,也会被他们捡拾起来,变成自己吃喝玩乐的开销。
而群牧司在被罢废前,长期是由衙内们以及内臣们把持的。
所以,这个张问曾经斗赢了群牧司的那些虫豸?
可是,彼时他大概率最多只是一个京官!
京官斗赢群牧司的衙内和内臣?
这是什么童话故事啊!
赵煦本能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这大宋是个什么样子,他难道还不知道?
哪怕是现在也是一般的。
譬如说店宅务里的那些账,外廷的士大夫谁敢碰?
别说小小的京官了,就算是朝官,今天碰,明天就得收拾包袱去岭南吃荔枝。
但旋即,赵煦就注意到了王子韶话里的关键——大名府士绅百姓与群牧司争利?
士绅百姓?
赵煦微笑着,他知道的,这是标准的士大夫叙事。
有事士绅百姓,无事哪来的布衣黔首,也配碰瓷吾辈士大夫?
熙宁变法以来,类似的叙事,层出不穷。
所以,这张问只是被人推到台前和群牧司唱对台戏的打手?
其后面,应该站着应该就是大名府本地的士绅。
考虑到仁庙的话——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
央地矛盾吗?
这倒是有意思了。
众所周知的,在大宋,每当出现央地矛盾,一般都是中央吊着地方打。
譬如东南六路,就长期在为汴京人负重前行!
但当年的大名府,却打赢了汴京。
甚至还让仁庙都公开称赞了被人推到台前来的张问。
所以,这大概率只能说明一个事情——神仙打架!
这样想着,赵煦就让王子韶继续介绍。
“臣问大名府任满,迁河北路提刑……”
这就印证了赵煦的猜测。
从京官直接跳到了一路监司,即使大概率只是权发遣,但这也属于飞升。
仁庙时代的大宋官场,论资排辈的现象极其严重。
几乎能与现代日本企业里的年功序列相媲美。
不出现特殊情况,所有官员都只能按照磨勘,循序渐进。
从一州通判,飞升一路监司。
这只能是背后的神仙出手了。
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