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轻笑了两声,道:“右揆该不会以为,役法检讨这么多日子,天子没有听说右揆想要提高宽剩钱的想法?”
“既然天子没有立刻反对,甚至一句话也没有评价过……”
章惇微笑着:“那就说明天子是支持右揆的!”
韩绛听着,眼睛亮了起来。
确实!
天子控制着探事司,这如今是都堂宰执人尽皆知,却无人愿意点破,更不肯说出口的秘密。
毕竟,那个《汴京新报》用的是沈括的活字印刷,使得是大内制造的油墨。
就连平素发行,都是在新城的染院——而染院旁就是专一制造军器局。
只是……
天子为何会支持提高宽剩钱在地方的比例?
他就算是天授其才,也应不会知晓地方上的事情吧?
难道说……
先帝?
不可能!
韩绛立刻摇头,先帝不可能教天子这些事情。
韩绛正想着,令厅外就传来了欢呼声。
“两宫慈圣旨意……”
“已允了役法条例在开封府试行!”
韩绛猛然抬头,一脸错愕的看向章惇:“子厚,是怎么知道的?”
章惇笑起来:“猜的!”
他笑的无比灿烂!
因为他已经靠近了真相。
……
赵煦回到福宁殿中,他坐到了那张为了他而特制的书案前。
看着书案上摆着的那些东西。
他的父皇对地方宽剩钱的诸多批示。
赵煦凝视着这些奏疏上的文字,也回忆着上上辈子他亲政后的事情,更想着在现代留学时的所知所闻。
宽剩钱是什么?
就是地方军州,在免役钱/免行钱外,允许增收的额度。
这部分钱,是作为地方军州经费使用的。
王安石变法,最初定下的宽剩钱标准是两成。
也就是在免役钱/免行钱外,额外增收两成,作为地方军州的机动经费。
自然这是一个给大宋财税体制打的补丁。
在一切财税皆归中枢,一切支出皆由中枢决定的大宋,地方的财权小的可怜,因为大部分收入,都需要上缴中央。
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三十二个封桩库的钱,大部分都是地方转运而来。
同时在地方上,那一个个常平仓里的钱粮,在法理上也是属于中枢。
地方官只有保管权,而没有使用权。
这是大宋体制的痼疾。
也是一个困扰了百年的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