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民国时代的电影行业里,一个摄影师的起起伏伏。
剧情片,还是个传记类的剧情片。
却要差不多小一亿的成本,且不说剧本质量如何,光是这个组合,陆严河就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龙岩、儒意他们不愿意投资了。
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大概率要亏损啊。
即使是陆严河来主演,不出现《情书》那样的营销奇迹,正常情况下,票房顶破天了三到五亿,还是全靠陆严河过去的成功学奇迹光环带来的。
这样的故事,在当下就是不吸引观众的。
-
“你把本子给陆严河了吗?”《定风一号》的监制卫长问蒋瑜风。
蒋瑜风点头,说:“给了,试试吧,看看他会不会愿意帮忙。”
卫长叹了口气。
“你这个戏,要的钱太多了。”卫长说,“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愿意做的。”
——你又不是陆严河。
这是卫长没有说出口的话。
蒋瑜风:“可是,没有这么多的钱,就拍不出那个时期的风貌,我不想要那些千篇一律的民国造景。”
“如果陆严河也拒绝你了,怎么办?”卫长问。
“还能怎么办。”蒋瑜风说,“不拍呗。”
卫长:“对了,我听说你后面要去掌镜实谨的《十里芳菲》那个项目?”
“对。”蒋瑜风笑了笑,“你消息挺快啊。”
“那个项目是实谨进军演艺圈后的第一个项目,谁都盯着呢。”卫长说,“说不定以后实谨就是龙岩的有力竞争者。”
“就现在这个电影市场,谁也不是谁的竞争者。”蒋瑜风直言,“去年真正挣了钱的电影项目有几个?收益率最高的电影项目,一大半都跟陆严河有关。实谨进来,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搅动一下大盘,别这么死气沉沉的。”
卫长:“唉,电影么,说实话,在市场上的定位已经变了,观众的选择变多了,已经不是从两个电影里挑一个电影,而是从各种各样的产品里,去挑是看电影,还是干别的。但是,实谨进来,估计会烧不少宣传,如果能够让大家的注意力多回到电影上来一点,也好。”
“你觉得《定风一号》的票房怎么样?”
“应该不会差吧。”卫长说,“光是刘毕戈、陆严河、温生明这几个人的名字都能卖很多张电影票了。”
“有的时候,我也有些糊涂,你说电影是没办法靠几个人名卖票房的吧,你说他们的时候,好像又能卖,但你要说靠几个人就能卖出票房,又屡屡扑得妈都不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