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的时间,人家没有赚快钱,也不是只打算利用这个剧的热度,赚一两年的热钱,所以,他们慢慢就做出了口碑,很多去过的人都在夸江芝的诚意。”
陆严河笑了笑,“其实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你知道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灵河做的电影,都是这么小成本的电影?好像灵河的电影,也不是不能卖出大票房来,比如《情书》,你知道,有很多人想让我做《情书2》。”
“我理解你为什么不想做《情书2》,但我确实也很疑惑,灵河为什么不做大片?”彭之行说。
“因为没有这个实力。”陆严河直言,“我不希望灵河成为一个被别人影响的公司,所以,这家公司没有任何融资,也不接受股权交易。那实际上,这就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只是阴差阳错地做了几个成绩很不错的作品出来,它的本质还是一家小公司,做大片,成了当然是好的,要是没成呢?亏了呢?一部片子几个亿亏进去,那这个公司就直接可以关门了。”
其他人若有所思。
“我不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我也认为,多大本事端多大碗,一步一步慢慢来,积少成多,最关键的是,只有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地走了,你才不会因为走得太快而摔跤。
“这也是我认为灵河为什么要尽可能地拓展它版权运营范围、收入来源的原因,哪怕很多时候,它就是一点蝇头小利,没关系,多一条路,多一点有备无患。”
陆严河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已经超越了一个艺人需要了解的范畴,可是,这又让他们都有所启发。
每一个艺人,其实都是一个小公司。
他们就是这家小公司最核心的商品。
陆严河所说的这些行业问题,又何尝不是他们作为一个明星艺人在包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他们陷入了同样的怪圈,同样感到一种“内卷”式的同质化营销。
也同样,他们的事业规划和策略,都是冲着那个一口气能吃下一大块的方向去做的。
没有积跬步以千里,也不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力量。
宋林欣忽然感慨。
“我突然在想,这几年,我写了不少歌,其实都陷入了一个怪圈,每一次拿出一首新歌,如果没有得到正面的反馈,或者是平台数据不是很好,就会质疑自己,会变得焦虑,然后这样的心情就会让我更焦虑下一次的创作,下一次拿出来的作品,有多少歌迷会喜欢?这是不是又是一次我自嗨的创作?”
苏晓惊讶地问:“你的歌已经很火了,你还会这么想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