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影公司,改编授权费用19万元,税前。
对一个短篇小说来说,不算低。
关键是这家电影公司不是什么皮包公司,是正儿八经的电影公司。
陆严河惊喜不已。
《跳起来》迈出了版权运营的第一步——哪怕是跟另一家版权运营机构合作,而不是自己做。
陈思琦三月份除了负责杂志本身的内容,还扩充了自己的编辑团队,招揽了六个新的编辑,都是兼职,签了兼职协议,有没有经验的学生,也有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员。
她把自己也从具体的编辑事务中摘了出来,开始大刀阔斧地去实行自己其他的想法。
她几乎每周都要飞来玉明一次。
不是见陆严河,是其他的工作。
她开始签作家了。
从投稿邮箱中发掘出来的新人作家,大多数都被她给签了下来。
她说的很明确:“我不会对你们负责,不会保证你们一定能够发多少篇稿子,赚多少钱,但我们会为你提供一个平台,会有专门的编辑来跟你们沟通,帮助你们写作,你们不仅可以写短篇,也可以写长篇,我们会跟江印出版社一起出版大家的作品,前提是我们认为你们的作品达到了出版的标准,我们也会跟合作的版权运营机构一起推广你们的作品,寻找合适的商业改编机会,前提是你们的作品,有这样的改编潜力。”
她才只是一个大一下学期的学生,可是琳玉都说,陈思琦越来越有主编的风范了。
《跳起来》做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跳起来》的自媒体也正式更名为“编辑俱乐部”,删掉了跳起来三个字,旨在跟《跳起来》杂志的内容做区分。
在“编辑俱乐部”的自媒体上,每天都会有更新,比如影视评论,比如讨论热度很高的社会性议题,比如访谈。
陈思琦没有拿到石夏老师的访谈,转变了思路,去约石夏老师合作很多年的责任编辑与他作品出海的翻译,约国内研究石夏老师作品的教授和研究员。
关于石夏老师作品的访谈,连续做了三期,并贴心地在文末附上了石夏老师的作品购买链接。并非江印出版社出版的作品,甚至让很多人都疑惑是不是“编辑俱乐部”跟石夏的出版方有商业合作。
陈思琦直接澄清:“纯粹是因为我们整个编辑部都很喜欢石夏老师的作品,让更多年轻人阅读石夏老师的作品,是我们做这个访谈的初衷。”
作家访谈是一类,明星艺人访谈是另一类。
“在作品宣传期的话,为什么不来我们这里做一期访谈呢?”陈思琦永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