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琦说,“你带李彼做一个方案吧,我们两天后讨论,你看怎么样?”
“没问题。”
挂了电话以后,陈思琦琢磨着该怎么利用好这一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提高《跳起来》的影响力。
她马上又在编辑群里说:可以做一个华语电影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年来的回顾,不过这个选题肯定有很多人做,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不一样的。
白雨马上提议:能不能邀请到曾经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过奖的影人来分享一下他们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经历和故事?
陈思琦:这个思路不错,可以试试,我们以《跳起来》的名义去给这些影人老师发邀请,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分享。
白雨:ok。
徐子君说:除了做我们自己国家获过奖的影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去采访一下往年在威尼斯拿过奖的电影人?如果有几个人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的话,肯定能做成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选题。
陈思琦:海外那些电影人的联系方式,我们都没有,谁有办法能够联系到他们吗?
徐子君:我们没有他们个人的联系方式,但是网上查得到他们的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是谁,一般经纪公司和经纪人的联系邮箱还是能查得到的,我去尝试找找看,给他们发邮件?
陈思琦:ok,如果真能够获得一到两位的同意,那就太好了,我们以后是一定要走到国际上去的。
徐子君:嗯,这个我来弄。
琳玉:我还有一个想法,咱们的电影号是否可以去分享一些世界著名影评人关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电影的评论或者采访文章?过去这么多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选出来了很多的电影,也有很多在电影领域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讨论的影评,这些内容除了真正的电影爱好者,很少有人会主动找来看,借着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办的热度,也许会有很多读者感兴趣也说不定。
周木恺:做一个“关于我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来稿征集也不错,咱们一直都在各个号长期征稿,以此为主题做一个专题征稿,应该也能收到很多影迷的关注。
陈思琦:可以,大家提的建议,我觉得都挺好,@余朗,你跟进一下大家提出的建议,做一个时间表和任务分工出来。
余朗:ok。
这是现在《跳起来》编辑部最核心的人群,经过两年时间的磨合,大家已经渐渐地变得默契,也懂《跳起来》的定位,想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媒体。
关键是,这一帮人,全都是在校大学生。
要么是来自十三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