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平常时期,也没怎么联系。
军中的一众将领,都不知道这些关系,属于暗子性质。
不过做的再怎么隐蔽,都瞒不过有心人。
好在这年头,大家都这么干,多他一个也不起眼。
相对来说,这还算吃相好的,知道进行避嫌。
搁在九边将门,人家直接把裙带关系摆台面上。
一门三总兵、十几个参将,都在军中出现了。
“他恐怕推脱不了!
文官集团中,话语权最重的就是江南那帮人。
以往他们是压制武将的主力军,每次打压武将都是他牵头。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老家被叛军给占了,很多人祖坟都被叛军挖了,一个个对白莲教恨之入骨。
前面多次战争都证明了,传统的以文御武,无力收拾现在的烂摊子。
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的政治立场,被动发生转变。
据说他们正在努力游说各方,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上一次兵部尚书提出勋贵担任总督,都能够获得半数的支持,后面的支持者只会更多。
现在的局势非常糟糕,各省不是被叛军占领,就是遭受叛军的威胁。
北方各省也要面临北虏的威胁,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们也必须支持朝廷尽快平定叛乱。
北虏在曲阜的暴行,可是打破了许多人的幻想。
一旦文官集团各派达成一致,加上陛下也倾向于重用勋贵,镇远侯想不出京都难。
毕竟,现在勋贵中也是人才匮乏,有能力统帅大军的寥寥无几。”
舞阳侯摇了摇头说道。
有些事情,不是想躲,就能够避开的。
勋贵堕落,这是不争的事实。
看军中的勋贵子弟似乎不少,实际上这些人多是勋贵旁系。
除了有一个显赫的祖宗外,生活也就比普通人好一些。
如果不是宗族扶持,家学教育免费,他们和普通百姓没有多少区别。
正是因为一无所有,这些人才愿意入伍,到战场上搏富贵。
这些人想要成长起来,绝非一朝一夕。
嫡系主脉,因为生活富裕,根本走不出舒适圈。
一个个就算在从军,也只是在京中任职,出了京师大门都嫌远。
这样的生活环境,自然诞生不了名将。
在上一代勋贵中,成国公和镇远侯已经是硕果仅存的统兵大将,有丰富的带兵经验。
至于用兵打仗能力,其实并不算突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