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非常多人曾经给它注释。
他也如此,由于世人并不掌握孙武的思想本质,所以他写了注解。
这些注释对于后人研究、理解和推广《孙子兵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有误解,以为是一本蕴含了很多奇谋诡计的秘笈,读了它就可以无往不利。
但其实《孙子兵法》中讲的很多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可能正是因为看起来太简单了,以至于世人总觉得其中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被发现。
但正所谓大道至简,简单的道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公元前512年,阖闾、伍了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国的属国钟吾国、舒国。”
“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国国度。”
“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劝诫吴王阖闾。”
“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
“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
“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
“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回国。”
“伍子胥也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
“人马疲劳,不宜远征。”
“不过,我们吴军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
“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疲困楚人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
“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
“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
“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
“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连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虚空,楚人纷纷叛离。”
“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国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吴军因此有了伐楚的借口。”
“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三万精兵,乘坐战船,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
“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
“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趋楚国要地。”
“伍子胥疑惑询问孙武,吴军擅长水战,为何要从陆路进军。”
“孙武回应用兵作战,贵在神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