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他后来发现他的任务仅仅是给皇帝贵妃写写歌功颂德的诗词歌赋时,他立马就有了要走人的念头。
后来,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想走的心思,唐玄宗还真的赐了赏金放他走了。
通常,那些成天闹着要辞职的,实际并不是真的想辞职,而是想要更好的待遇。
这点,唐玄宗当然明白,可李白在诗文上虽极其出众,在政治上却几乎是一窍不通,唐玄宗怎么会真的对他委以重任呢?
李白在政治上的幼稚,从他后来投靠了永王李麟的原因就可见一斑。
高适派人问已锒铛入狱的李白为何要投靠永王时,李白开口竟然是为什么不能投靠永王?
直到此时,他甚至不知道永王在谋反。
得知真相后,他虽后悔,却依旧很无奈。
他只是想找到一条入仕的路,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已。
然而,真正懂得李白的人一定会知道。
不懂永王是在谋反的李白,才是最真实的李白。
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李白,在政治上就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投靠永王并为他写诗赞颂时,唐肃宗已经即位。
永王再立新朝就属于国家的叛军,是会受到打压的。
这个基本的政治逻辑,李白的妻子宗氏一眼就看明白了,可李白却根本没看透。
他一心以为永王姓李,帮助永王就是在帮助唐朝重振朝廷。
李白自己没有任何政治才能,所以,他完全看不出永王没有领导才能。
他一心想的都是辅佐君王,他的脚根本就不在地面。
永王被杀后,李白虽获得了特赦,可千里江陵并不能真的一日往返。
现实里的李白不得不舟船劳顿,用了整整一年,才终于抵达了江陵。
抵达江陵这年,李白已经整整六十了。
政治上的失意,加上身体的疲惫,让李白极其憔悴。
此时的李白心里憋着一口气,他不甘心接受自己一辈子都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成就的事实。
或许是受了高适启发的缘故,他竟也想和高适一样,走一条从军报国,借此入仕的道路。
可惜,当头发已白的李白来到征兵地点时,负责征兵的军官却不肯收他。
此时的李白才明白,自己这辈子怕是不可能再有机会入仕了。
人在绝望之际,难免心生抑郁,而抑郁恰恰最容易引发身体的疾病。
就在征兵被拒后不久,身体本就不好的李白病情更重了。
贫病交加中,李白只得投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