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时候不仅在县试中一帆风顺,而且经过数十年的学习现在也已经是满腹经纶。”
“还又得到了大名人王维与张九龄两人为他在外宣扬自己的诗与才华,因此这次在长安考试的失利让孟浩然信心受到了大挫。”
“尽管想要直接向唐玄宗上书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又十分的犹豫不决,这样的摇摆不定也让孟浩然剩下的人生十分失意。”
“在这样失意的情况之下,孟浩然写下了《岁暮归南山》表达了自己极其复杂的心绪。”
苏轼:脍炙人口的孟浩然,有才又任性。
作为唐代一流的大诗人,孟浩然的才华自不必说。有才华的人,有点性格也不稀罕。
不过任性到孟浩然这个份上,就已经不是洒脱能形容的了。
孟浩然有句著名的诗,叫作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表面看是谦虚,其实是发牢骚。
意思是我没什么本事,自然不招皇帝待见。
身体又不好,总生病,给别人添麻烦,朋友们也躲着我。
这种酸溜溜的话,私下里发发牢骚也就罢了。
要命的是,他把这首诗当面念给了皇帝听!
一次孟浩然去好朋友王维家里玩耍,这时唐玄宗突然来了。
不知为何,孟浩然吓得不敢拜见,一股脑儿躲进了王维的床底。
谁料唐玄宗察觉不对,就问王维,王维只得如实相告。
孟浩然只好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委实尴尬。
但更尴尬的是,当唐玄宗命他做诗时,孟浩然居然念起了《岁暮归南山》。
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正是这句话触怒了唐玄宗。
不论这次偶遇玄宗的经历真实与否,孟浩然终身布衣是显见的事实。
他的诗中,也常有隐逸不仕的意趣。
这在读书人争相求仕的时代,可以算是个性鲜明了。
其实,孟浩然得到过不止一次面见玄宗皇帝的机会。
时任采访使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想向玄宗推荐他。
这位韩朝宗以爱才著称,乐于提携后进。
士林传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连李白也曾写过《与韩荆州书》,想要与他结交。
能得到他的青眼,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遇。
面对韩朝宗伸出的橄榄枝,孟浩然起初也欣然接受,和他一起到了长安,准备面圣。
结果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恰巧有朋友来访,孟浩然和朋友相谈甚欢,喝得酩酊大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