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曹仁正面战过马超,襄樊之战曹仁死守樊城。
这些战争打下来,曹仁在曹魏集团的声望和地位,几乎已经无可动摇了。
包括曹丕登基之后,曹仁的封邑,也是三千五百户,要比其几个人都更多。
封邑这种东西,有时候基本可以代表这个人在当时的地位。
唯一可惜的是,后来曹仁在濡须口之战当中,损失惨重。
所以,曹操麾下这四位大将,没有任何一个,能够毫无争议的压倒其他人。
但如果非要较真的话,那可能还是曹仁要更胜一筹了。
“献帝建安五年,袁绍率领军队十余万,准备进攻曹操。”
“而此时,刘备占据徐州,与袁绍一同对曹操形成夹击之势。”
“此种情形,曹操觉得袁绍不足为惧,处理刘备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曹操率兵进攻刘备,占领了徐州,活捉了刘备的部将夏侯博,俘获了刘备的妻儿。”
“而袁绍那边,犹豫反复,直到曹操大败刘备,返回官渡,始终没有出兵。”
“八月,袁绍大军前后连营步步推进,靠沙堆扎营,东西延伸长达几十里。”
“当时曹操的总兵力不足万人,受伤的人占十分之二三。”
“袁绍大军逼近官渡,曹操在营垒内筑土山挖地道来应战。”
“袁绍军队发动猛烈进攻,曹军难以抵挡。”
“由于官渡相持日久,曹操军队军粮逐渐匮乏。”
“曹操便写信给荀彧,打算撤回许都。”
“荀彧并不赞同曹操此举,并且力谏曹操不要退兵,以免错失争夺天下的良机。”
“曹操在听完荀彧的分析后,听从了荀彧的建议。”
“曹操与袁绍相持了数月,已经兵少粮尽,士兵疲惫困乏。”
“此时,袁绍的谋臣许攸投奔了曹操,劝说曹操进击淳于琼等人。”
“曹操采纳了许攸的计策,便留曹洪守卫大营,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攻打淳于琼,最终大败淳于琼。”
“袁绍得到曹操攻打淳于琼的消息,便派张郃高览等率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结果二人投降了曹操。”
“袁军一败涂地,袁绍和袁谭弃军逃跑。”
“袁绍自从兵败后,发病吐血,不久死去。”
“献帝建安七年,袁绍去世后,治中别驾审配等人假托袁绍遗命,拥袁尚作为袁绍继承人。”
“献帝建安八年,袁尚与袁谭被曹操打败,退守至邺城。”
“曹操听取谋士郭嘉的计策,先行退军,以静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