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情绪此时达到了高潮。”
“环顾四周,待人声稍止后,陈子昂将琴狠狠地摔碎在地,还踩上几脚。”
“众人正目瞪口呆之时,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原创诗文现场散发。”
“原来陈子昂想让人观赏的不是他弹琴,而是他的文学作品。”
“这次炒作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摔琴事件让陈子昂的名声在京城彻底传开了。”
“其诗文也随之传遍京城,引得权贵文人们交口称赞。”
“其中有一个人叫王适,时任京兆司功,颇有才学。”“他在读到陈子昂的文章后,惊赞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有了名人的夸奖与背书,陈子昂在京城也算一炮而红了。”
李白:开启唐诗盛世的陈子昂,一生悲歌。
在唐朝做官的一定都是人中龙凤,除了超级变态的进士报录比之外。
即便千辛万苦考上进士后,也只不过是进入唐朝公务员的人才储备库而已。
在科考之后,等待唐朝考生的还有一系列专业性更强,难度更大的遴选考试。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特立独行的陈子昂绕开了所有的考试,以另一种旁人想也不敢想的方式,闯入了大唐的官场。
从收起心性,决定读书入仕的那一刻起,陈子昂便已经做好了既孤且直的准备。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报效国家,唯恐自己泯然众人。
对陈子昂来说,做官不为求富贵,若只为富贵何必出川。
他想做的是魏征,是一个能不畏死去规谏君王过错的直臣。
而当为官者内心装下苍生的时候,在当时大唐官场蝇营狗苟,尸位素餐的人看来,他就是一个破坏游戏规则的异类。
当陈子昂决定去做第二个魏征的时候,他就已经亲手为自己惨淡的官途、悲剧的人生埋下伏笔了。
唐高宗弘道元年,大唐失去了一个温和的帝王。
而随着唐高宗李治落幕,属于武则天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李治崩于洛阳,是否要将遗体运回帝都长安,变成了满朝文武争论的焦点。
就在武则天看着堂下一片浆糊的文武百官时,一篇名为《谏灵驾入京书》的文章映入了她的眼帘。
武则天很少夸人,上一个被她夸有才的人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
当武则天读完《谏灵驾入京书》后,顿时被其中恣意汪洋的文风、引经据典的功底所吸引,陈子昂这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她的口中。
那时的陈子昂不过是个徒有功名却无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