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气已无的陈子昂在狱中,给自己算了一卦,最后仰天发出吾殆死矣的长号。”
“702年,陈子昂含冤死于狱中,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的一生是短暂的,却又是慷慨悲歌的一生。”
杜甫:陈子昂写出最孤独的诗,靠摔琴一战成名,却被权贵构陷死于狱中。
通天元年,契丹族骑兵作乱侵犯边境,武则天决意派兵去镇压。
这件事让陈子昂被浇灭的赤子之心再一次激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报国之路,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跟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征。
陈子昂当时并不知道,这次战争也依旧充满了权势的味道。
武则天出动整整5万大军杀向营州,目的是为了让武氏家族在军中树立威望。
可武攸宜轻率而无将谋,根本不懂得领兵。
在导致前军陷没后,直接命令全军驻扎幽州,不肯前进一步。
此时的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中担任参谋,他意识到这样屯兵不前的危险,便进谏武攸宜,主动请军出征。
然而这个不求无功只求无过的武攸宜,不仅没有采纳他的谏言,反而将他贬为军曹不准参与任何决策。
陈子昂的满腔热血顿时降到了冰点,燃起的报国之心被浇灭了。
黄沙漫卷,马革裹尸,武攸宜的刚愎自用换来的是一败涂地。
悲愤交加的陈子昂故地重游,叹出了只属于他陈子昂的千古孤独《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有人说陈子昂一定是因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失意才将这孤独写透。
而实际上,陈子昂的孤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与众不同,更是因为这种孤独的本质是用一腔热血写就。
正如哀莫大于心死,曾经有多少热血,孤独里就有多少悲凉。
心灰意冷的陈子昂以父老多病为由,辞官归乡,得到了武则天保留官职和俸禄的优待。
归乡的陈子昂为自己剩余的人生做了设想,他决定放下所有的牵绊。
在故乡射洪县的山林中筑屋,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著书立说。
既然自己没办法改变这个世界,那就让薪火传承,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交由后人。
可陈子昂忘了一件事,政治迫害向来都是不死不休的。
在陈子昂选择离去的时候,长安城里有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陈子昂归乡后第三年,在权臣武三思的授意下,射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