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力做大,这一点极为不智。
他了解过杨坚的一些过往,知道杨坚年轻的时候有在寺庙当过和尚。
可能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杨坚改朝换代之后,才会以举国之力发展佛教,使得民间佛教极为昌盛。
他是非常不认同的,一个皇帝推动佛教大发展,在他看来,这就是把皇权分给那些和尚。
他在起兵之前也当过和尚,可他也没想着当了皇帝之后就大力发展佛教。
佛教影响力大了,这对王朝统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再说了,老百姓都跑去拜佛求经,都想着当和尚,那就没有人从事生产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不是杨坚最大的功绩。”
“后世很多人认为杨坚有资格成为千古一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坚开创了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
“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是官吏选拔的标准,选拔官吏多看重门第出身。”
“杨坚认为九品中正制积弊很深,于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将科举考试成绩作为官吏选拔的标准。”
“在科举制度下,选拔官吏比较重才学而不重门第。”
“为庶民中的知识分子参与朝政提供了较为公平的途径,也同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虽然隋朝的科举制度处于草创和未完善的阶段,并没有彻底改变豪强世族把持各级政权的状况。”
“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隋朝开始为之一变,从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维持了1300年之久,对历代封建统治的影响都很大。”
张居正:科举制度确实称得上是隋文帝最大的功绩,甚至比他开创隋朝的功绩还要大。我能够成为如今的大明首辅,也要多亏了隋文帝开创的科举考试。
他身为读书人,自然明白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不仅是他,全天下的每一个读书人都要感激隋文帝。
正因为有了科举考试,天下的读书人才有了考取功名的机会。
科举制度到了大明朝已有千年时间,深刻影响了历朝历代,不知道多少名臣都是因为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
相比于隋文帝建立的隋朝,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影响力更大,历史功绩也同样如此。
虽说隋文帝的科举制度还非常简陋,并不能和大明比较成熟的科举制度相比。
但即便再怎么不完善,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是毋庸置疑的。
仅仅从科举制度来说,隋文帝还是够得上千古一帝的门槛。
隋唐之后朝代的读书人,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