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出发时,李世民向将军云定兴献策,布置疑兵阵容以震慑击退敌方。”
“李世民:一定要携带旗鼓来设置疑兵,再说始毕可汗全国的军队敢于包围天子,必定是认为国家仓猝之间无人救援。”
“李世民:我们张大军容,让军旗连绵数十里,夜晚就让钲和鼓声互相呼应,胡虏必定认为救兵已大军云集,就会望军队扬起的尘土而逃遁了。不然的话,敌众我寡,他们全军来战,我们必不能应付。”
“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第一次上战场就能提出这样的妙计很了不起了。”
“隋炀帝最终能摆脱雁门之围,和李世民的妙计没啥大关系。”
“不过从中可以看出来,少年李世民便已经是有勇有谋了。”
隋炀帝:朕什么时候眼睛都哭肿了,为了衬托李世民,大可不必抹黑朕。
他巡游北塞,说是被突厥可汗围困在了雁门,看样子很狼狈。
其实不然,这都是他故意设下的圈套。
为的就是里应外合,以自身为诱饵,一举消灭突厥可汗。
可无奈的是,他的儿子不给力,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没能留下突厥。
嬴政:长篇大论的讲述李世民当年的妙计,最后突然来一句大转折,和李世民的妙计没关系,真有意思。
不过不得不说,十六岁的李世民第一次上战场,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
不管有没有用,足可以看出李世民从小就足智多谋。
“616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
“当时有高阳贼首魏刀儿来攻打太原,李渊进攻魏刀儿,深入贼人阵营中。”
“李世民见李渊深入敌阵,用精锐骑兵突围进入贼阵,箭射贼兵,敌军溃散,把李渊从上万贼兵的围困中救出。”
“这时正好遇上敌人步兵来到,李渊与李世民又奋力进击,大破敌兵。”
李世民:严格说起来,这是朕第一次领兵作战,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令朕印象深刻。
想当初,高阳贼首来攻打太原,他丝毫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有种莫名的兴奋。
那时他迫切的想要建功立业,立下一个又一个战功。
因此得知贼首率军来袭时,他有的只是闻战的喜悦,恨不得立刻率兵去打败敌人。
最后也果然不出他所料,进展一切都很顺利。
虽说第一次和敌人面对面交战,但一点都不带怕的,轻松大破敌军。
“617年,大业十三年,隋王朝发动大动荡,天下反贼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