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翼王石达开自加入太平军以来,和清军大小激战数百场无一败绩,清军称他为石敢当。”
“如此枭雄,没死在敌人刀下,倒被自己人从后面来了个满门抄斩。”
“半个月之后,盛怒之下的石达开率领大军兵临南京城诛杀北王,几十万太平军将士兵戎相见。”
“最终,洪秀全也无法容忍北王的滥杀,在三个月后将其诛杀,燕王也被诛杀。”
“这一场内讧,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从全盛转向衰弱,史称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导致三王被杀,翼王石达开选择远走,带走了最忠于他的20万部队。”
“表示要继续西征,扩展太平天国的势力,从此一去不复返。”
洪秀全:哎!悔不当初啊!一片大好形势就这样被我葬送了。
要是当初没有选择对杨秀清动手,他如今也不会陷入濒临死亡的窘境了。
在清政府虎视眈眈的注视下还要选择内讧,是他生平最后悔的决定。
杨秀清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担心被杨秀清架空权力,才会不顾外界的威胁选择除掉杨秀清。
在外部共同敌人的威胁下,他要是和杨秀清暂时放下矛盾,共同对付清军,恐怕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可他也没想到北王如此癫狂,完全脱离了他的控制,肆意滥杀他人。
哪怕北王只诛杀杨秀清,局势也不会这么坏,可偏偏北王像是疯了似的。
要不是他最后将北王诛杀,都要怀疑北王是不是被朝廷收买了,故意在内部搞破坏。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情绪消沉,完全沉湎于奢靡的后宫生活。”
“1856年到1860年四年间,清朝政府一直忙于调兵遣将以镇压太平军,仅用于对付太平军的机动部队一度超过10万人。”
“同一时间,英法联军也趁中国内乱之际,向中国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了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清朝把主要兵力放在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各地的人民起义,英法军队也开始和清军联合绞杀太平军。”
“1861年9月12日,在曾国藩的指挥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湘军包围了安庆,太平军粮断援绝最终投降。”
“太平天国后期,尽管有李秀成和陈玉成这样的军事天才指挥作战,但终究无法扭转节节败退的战局。”
“1863年,天京被围得像铁桶一样,城内已经无粮可食,洪秀全只能勉励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