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结合之前的梦境,洪秀全从此不再承认是他父亲的儿子。”
“这本《劝世良言》,以神道、人道、国俗、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旨在宣讲基督教教义。”
李隆基: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洪秀全上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他对这個洪秀全的印象很深刻,之前天幕有播放过关于落榜生的视频。
这个洪秀全参加科举考试落榜,最终选择造反,在中华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他之所以对洪秀全的事迹这么印象深刻,主要是洪秀全和黄巢的经历一样。
大唐末年的黄巢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也是落榜,回家之后就造反了。
他算是发现了,这些读书人一旦没有考中就会怨恨世道不公,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报复。
他对洪秀全造反倒是不感兴趣,现在考虑的是怎么避免黄巢的出现。
可他思索片刻,无奈的发现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他不管怎么做也影响不了子孙后代。
除非大唐一直处于盛世,老百姓安居乐业,才不会出现农民造反。
可好像这一点极难做到,月有阴晴圆缺是世间真理,想要大唐盛世万古长存也不可能。
“为了彻底向曾经的科举考试决裂,洪秀全宣称天下独一真神是皇上帝,其他都是邪神,必须全部捣毁。”
“两人首先决定,拿私塾里的孔子牌位开刀。”
“一次上课时,洪秀全在众目睽睽之下,砸掉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行为激起了强烈的反应,学生们纷纷从私塾退学。”
“洪秀全也因此丢掉了私塾老师这一工作,而且在家里也没有招到什么信徒。”
“1844年春天,洪秀全和冯云山被迫前往广西谋生和传教。”
“在中华历史上,北方中原地区的人民,因为战争和政治原因,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运动,大量中原地区的人南迁到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这些客居异乡的人群,保持着原来的方言、生活习惯和习俗,还保留着中原地区的生活传统,因此被称为客家人。”
“作为当地的外来人口的客家人,不可避免的在选择居住地和占有耕地的问题上和原住民发生矛盾和冲突。”
“随着鸦片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本地人和客家人的矛盾愈加尖锐。”
“洪秀全和冯云山都为客家人来到广西后,洪秀全很快在这个远离官府的山区发展了一百多名客家人信徒。”
“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