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紫荆山的大好形势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洪秀全大喜过望,决定利用拜上帝教的强大力量清除异教徒。”
“洪秀全和冯云山远赴广西的象州,捣毁了当地香火最盛的甘王庙,随后洪秀全下令永不准复立此庙。”
“接着洪秀全又派人把紫金山地区所有的社稷和神坛全部捣毁,宣布在当地只能信奉唯一真神,那就是皇上帝。”
嬴政:与其说是老百姓相信什么拜上帝会选择加入其中,倒不如说是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相信那渺茫的希望。
他看得很清楚,洪秀全之所以能聚拢三千名老百姓。
并不是说那些老百姓真诚的相信外来的上帝,而是那些穷苦的老百姓已经走投无路,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在面临绝望的时候,要是有人可以提供一丝微弱的光明,那濒临崩溃的老百姓仿佛看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牢牢抓紧,而拜上帝会正是扮演了那一根救命稻草的角色。
在清朝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面临巨额赔款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
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平摊在老百姓身上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原本就生活艰苦的老百姓面对清朝廷的重税,只会彻底陷入绝望的境地。
而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的拜上帝会对这些被逼入绝地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1848年,武宣县团练突袭了拜上帝教总坛,抓走了冯云山。”
“并且把他下了监狱,告他聚众谋反,拜上帝教遭遇了创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洪秀全返回广东,准备向两广总督请愿,希望遵守允许宗教的信仰自由的许诺,请求释放冯云山,这个想法在当时因过于天真而无法实现。”
“此时的杨秀清则机灵的多,他主张以行贿为主,组织营救冯云山。”
“杨秀清下令烧炭的教徒每卖100斤木炭,就抽一部分炭税上缴,作为行贿营救冯云山的专款。”
“当时清朝政府已经比较腐败,桂平知县在收受杨秀清贿赂后,释放了冯云山。”
“冯云山的成功营救,后来被视为太平天国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有人认为,如果不是杨秀清,此时的太平天国或许已经夭折。”
“公元1849年到1850年,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百姓加入拜上帝会。”
“人们真诚的皈依这个外来的上帝,可以为自己穷苦而绝望的人生提供光明和希望。”
“当时教会的所有会众被要求变卖财产投入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