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当时新君登基,延续了道光朝的很多旧例,依旧将上海、南京等地的外事处理权交给两广总督负责。”
“所以当英法美三国公使要求修约,增开长江下游沿岸城市为通商口岸时。”
“负责处理这件事的大臣便不是两江总督,而是两广总督叶名琛了。”
“那么叶名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很显然有徐广缙的样本在前,他自然要照葫芦画瓢,以强硬态度拒绝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修约要求。”
“三国公使见谈判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很是愤怒,便改谈判为明强。”
“一同坐着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直接找咸丰谈判。”
“面对三国的武力威胁,咸丰让人回复了几句模棱两可的废话。”
“并让三国公使返回广州找叶名琛商谈,自己已经授权给他了。”
“正常情况下,清政府这么推来推去,三国公使肯定直接命令军舰开炮了。”
“不过由于英法当时正在与沙俄打克里米亚战争,无兵可派。”
“美国也因为蓄奴问题存在打内战的可能,也无力发动远征,于是修条约一事就此搁置。”
李世民:清朝的皇帝太过目中无人,鼠目寸光,也难怪被外国欺负这么惨了。
不管是道光皇帝,还是咸丰皇帝,这两皇帝的表现都让他万分无语。
他就没有见过这么愚蠢的皇帝,完全就是一副昏君的做派。
只是因为臣子对英国人态度强硬,清朝皇帝就认为扬我国威,挫败了英国的嚣张气焰。
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愚蠢,面对敌人的强大却还一副无知自大的样子,有此劫难也属活该。
第一次鸦片战争,敌人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清军。
实力如此悬殊,清朝皇帝不奋发图强,努力变得强大。
完全都没有意识到双方实力的差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愿意醒来。
这种没脑子的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上位的。
现在英法美三国公使因为事情耽误了,没有功夫攻打清朝,把修约的谈判就此搁置。
他不用想也知道,清朝皇帝肯定洋洋得意,还以为是自己吓退了敌人。
“得知洋人悻悻而归,京城朝堂上不少官员自我感觉良好。”
“他们认为当年之所以战败,并不是英国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奸臣误国。
“主战的林则徐惨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
“主和的官员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利益,以至天朝大军在战场上未能发挥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