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地盘,快速的扩张自己的势力。
可要是实力不允许,那他就选择低调,让其他势力打生打死,他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看来,他的这套战略方针非常的成功,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
虽然在直奉战争中胜利了,致使他奉系的势力范围一举达到了巅峰。
但他丝毫高兴不起来,反而内心有着深深的担忧。
原因很简单,奉系阶段是北洋时期最后的阶段,再后面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最后还是败了,而胜利者则是南京的国民党。
“江苏和安徽是连着的,江苏被拿下,安徽自然也被收入囊中。”
“至此,奉系势力由山海关一路延伸到了长江下游。”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经日本辗转抵达北京。”
“当天的前门车站外,约有30万北京市民集聚欢迎,可谓人山人海。”
“孙中山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冯玉祥的话语权。”
“不过还没等孙中山有所作为,他就因癌症病倒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孙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就因为左右之争陷入混乱。”
“见形势有利,张作霖联合段祺瑞又把冯玉祥踢出北京,撵到了张家口。”
“张作霖、段祺瑞这次出手合理合法,因为当时冯玉祥的正式职务是西北边防屯垦督办。”
“一个本该在张家口办公的西北督办,成天在北京待着,完全不像话。”
“临行之前,冯玉祥心有不甘,他很清楚,仅靠察、绥地区的税收养不活几十万国民军。”
“为了给部队寻找出路,冯玉祥便会务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还请苏联派军事顾问到国民军做指导。”
“就这样,冯玉祥与苏联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然,即便搭上了线,苏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为冯玉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见冯玉祥暂时构不成威胁,张作霖便开始专心对付皖系。”
“1925年4月,张宗昌故意把部队集中于徐州附近,暴打了山东的皖系部队。”
“段祺瑞惹不起奉系,只好将山东督军郑世奇调往安徽,改派张宗昌为山东军武督办。”
“张宗昌这次撒泼只是试水,看到皖系好欺负,张作霖也不客气了。”
“很快,江苏督军卢永祥和安徽都军郑世奇受到奉系排挤,黯然去职。”
“挤走了皖系,奉系也达到了顶峰,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