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他让孙传芳来帮忙,这小子不敢不来。”
“然而孙传芳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吴佩孚虽然重用过自己。”
“但如今之成就,是自己打下来的,自己与吴佩孚仅有互相利用的关系,无所谓知遇之恩。”
“现在曹锟倒了,吴佩孚又一蹶不振,此后直系便唯他独尊了。”
“所以孙传芳收到电报后,便选择了按兵不动,对两湖战场一副坐观成败的态度。”
朱棣:现在越看越觉得反冯玉祥联军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仅身为主帅的吴佩孚看不清战场形势,就连联军盟友孙传芳也是目光短浅。
作为联军主帅,判断战场形势是最基本的。
战略纵深这种问题在一开始就应该重点留意,而不是到了危急关头才想到此事。
都快要陷入敌方的两面夹击之中,还不能看清形势。如此做派,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根本就不可能。
当然了,相比于吴佩孚,他对孙传芳的短浅目光更为不屑。
双方原本就是盟友,都有同一个敌人,在这种危急关头更应该齐心协力才对。
可偏偏到了如此地步,还要选择坐山观虎斗,按兵不动看着盟友遇难。
如此愚蠢的行为,他都已经可以预料到孙传芳最终的悲惨结局。
北伐军刚刚到来,正是根基不稳的时候。
这时候吴佩孚和孙传芳双方要是通力合作的话,很有可能会扭转乾坤,可偏偏目光短浅的孙传芳错失了绝佳时机。
“这时候的吴佩孚手上还有十余万人,孙传芳约二十万人。”
“如果两家联手,趁北伐军立足未稳,是有可能逆转战局的。”
“但孙传芳选择做观成败,这对北伐军而言,只能用撞了大运,形势一片大好来形容了。”
“8月12日,北伐军总司令部移驻长沙,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进军。”
“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组成中路军,由唐生智指挥,直取武汉。”
“第二军、第三军组成右翼军,在醴陵、攸县集结,由朱培德指挥,负责警戒江西的孙传芳军。”
“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组成左翼军,由蒋介石指挥,为总预备队。”
“三天后,战斗打响,中路军突破汨罗江防线,然后一路北上攻克岳阳。”
“吴佩孚军溃不成军,纷纷退入湖北。”
“8月22日,叶开鑫残部万余人和吴佩孚急调来的一个混成旅。”
“在粤汉铁路上的丁四桥要隘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