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巧这时因天旱求人进言,刘伯温上奏谏言,让投降的敌军纳入军籍,以避免伤和气,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
“正巧这时刘伯温的妻子逝世,于是他便请求告老回乡。”
“这年冬天,朱元璋亲笔诏书表彰刘伯温的功勋,召刘伯温赴京,赏赐很丰厚,追赠刘伯温的祖父和父亲为永嘉郡公。”
“朱元璋多次打算晋升刘伯温的爵位,刘伯温坚决不接受。”
“当初,朱元璋因事斥责丞相李善长。”
“刘伯温却为他开脱,说他是有功之人。”
“朱元璋听了,便让刘伯温做丞相。”
“到了李善长罢相时,朱元璋打算让杨宪当丞相,杨宪一直与刘伯温相处很好。”
“但刘伯温却公私分明,直言丞相一职需要公平公正的品格,杨宪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胡惟庸怎么样。”
“刘伯温毫不畏惧,直言道两人均不行。”
“朱元璋仍然认为刘伯温才是丞相之唯一人选,但刘伯温却只是告诉朱元璋要明心寻找,婉拒丞相之位。”
“在此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被朱元璋诛杀掉了。”
雍正:朱元璋大肆诛杀开国元勋,要不是刘伯温机灵,恐怕也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不惜背上诛杀功臣的骂名。
连朱元璋主动邀请为官的刘伯温,都没打算放过一马。
朱元璋三番几次,对刘伯温动杀心,都被刘伯温巧妙躲过。
有一回,朱元璋终于下了决心要杀刘伯温。
刘伯温突然大喊自己有个字不会写,又让朱元璋不得不放过他,最终保住了一命。
朱元璋晚年时期疑心病越来越重,杀身之祸也降临到了刘伯温身上。
刘伯温聪明过人,不仅朱元璋怕他功高盖主,朝中其他大臣也忌惮他。
宰相胡惟庸,就是那个最忌恨刘伯温的人。
因为朱元璋曾问过刘伯温宰相人选的事情,刘伯温第一个说胡惟庸不合适。
于是在胡惟庸整日的煽风点火下,朱元璋把刘伯温叫去兴师问罪。
不巧的是,朱元璋在气头上,而刘伯温还迟到了。
当时的情况是胡惟庸找人诬陷刘伯温,在家赋闲期间到处屯田,大兴巫术意图谋反,搞得朱元璋只想杀之而后快。
当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跟前时,朱元璋询问这些日子都在家干什么。
刘伯温不慌不忙地回答,他在家琢磨一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