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千里。
南京被燕军攻破后,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永乐帝即位为明成祖。
纵观靖难之变全过程,永乐帝之所以胜利,固然与其卓越才能有关。
但姚广孝以其高超的谋略、出众的才华,也起了关键作用。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登基,改第二年为永乐元年。”
“同年九月,大量参与靖难之役的将领获得高位厚禄。”
“因姚广孝对功名封赏无意,直到同年十月,才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
“永乐二年三月中,朱棣有意让姚广孝还俗为官,钦授姚广孝为太子少师。”
“并下令要求姚广孝蓄发,恢复其姓氏姚,赐名广孝。”
“姚广孝仅接受复姓赐名和太子少师官职,拒绝蓄发还俗。”
“此后每日整装上朝,下朝则回到寺庙,延续僧侣生活。”
“同年六月,苏湖一带水利失修,夏季洪涝成灾。”
“朱棣先命监察御史高以正到当地督察,之后又命姚广孝回乡赈济,以散财得民,笼络人心。”
“时隔二十余年,姚广孝荣归故里,供奉已故父母牌位之余,向亲族近邻发放金钱和丝帛,让乡族共享荣华。”
“为协助苏湖赈济,姚广孝不厌烦劳,亲身前往各县。”
“指出县官过失,督促县官发放粮食,灾民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姚广孝回京后,继续任职太子少师,受命辅导太子朱高炽和皇长孙朱瞻基。”
“朱棣器重太子朱高炽,并且有意培养隔代接班人,希望朱瞻基之后可以继承朱高炽的功业。”
“于是永乐五年四月,朱棣下令让九岁的朱瞻基出阁就学。”
“要求姚广孝和翰林内阁大臣在华盖殿东处开设讲席,往后讲学侍读的地点又改至武英殿。”
“朱棣自登基后便十分重视思想统治,持续推进史料文献的修订工作。”
“因朱棣对之前官员监修的《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不太满意,年逾古稀的姚广孝先后于永乐二年和永乐九年,受命同文官组织修订《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
“修订工作历时多年,最终成书皆令朱棣大为满意。”
“永乐十年,姚广孝回看早年所撰《道余录》,将之重新抄写后对外流传。”
“其文经流传后,对明清两代产生深远影响。”
“《道余录》全文从佛教立场出发,引用史实和佛儒两家经典对二程、朱熹等人排斥佛教的说法逐一辩驳,以求儒、道、佛三教共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