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门楣。”
“这样的背景,徐光启哪来的机会去认识传教士阶层,去接触最新锐的中西思想碰撞的火。”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说一次应聘。”
“万历二十一年,已经31岁并且有了12年教龄的徐光启,受聘到广东韶州教书。”
“家乡连年遭遇自然灾害,科考又屡试不中。”
“徐光启把心一横,出远门谋生。”
“这次南下,成为徐光启命运的转折点。”
“明朝的广东是沿海通商之地,不乏国际友人的身影。”
“韶州教书先生徐光启便在此认识了他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
“这两人的相识,对于中国科学史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徐光启从郭居静那里知道了西方科学知识,这是一次多么富有启蒙意义的冲击。”
“可以想象,徐光启面对着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内心有多么的震动。”
“于是,徐光启当机立断,邀请郭居静到自己的家乡传教。”
“来而不往非礼也,天主教也向好学又好客的徐老师打开了大门。”
“就在徐光启38岁那年,他在赴京参加考试途中,终于和传教士利玛窦会面了。”
“徐光启对西学的钟情,毫无疑问是受益于朋友。”
“当时的晚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
“但政治日趋衰败,女真族的军队在步步紧逼,农民起义的烽火在点点燃烧。”
“徐光启深深地感到,只有关注农兵、崇尚实践,才能延长明朝微弱的呼吸。”
蔡元培:可惜了,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复苏机会,到底没有被明朝抓住。
徐光启的科学成就远远不止《农政全书》,泽及后人的也绝不仅《崇祯历书》。
徐光启的翻译天赋和中文版《几何原本》,惠及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
徐光启考中进士后不久,有一次去看望利玛窦。
利玛窦谈道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有一本拉丁文著作,名叫《几何原本》。
在欧洲影响深远,可惜要译成汉语很难。
徐光启见既然有这样的好书,当即表示不管有多么困难,也要把它翻译成中文。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徐光启一离开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
由利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译名从无到有,全部靠徐光启去体悟创造。
不可思议的是,徐光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