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平最初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让美国人给侍从长施压,迫使侍从长放弃保存实力的想法,继而让中国战场上由守势改为攻势——最核心的目的是避免未来的豫湘桂大溃败。
而他的操作是用援共来撬动局势。
要说计划,他基本上是成功。
佐克向美国代表团递交了建议,这份建议最终转送到了高层方面,他们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虽然期间出了波折,但最后参谋长还是下定决心跟中共代表达成了援助方案。
撬动局势的支点就此产生。
正如张安平所预料的那样,侍从长意识到了窒息的危机感,立刻在跟参谋长的斗法中做出了让步。
后续肯定是还有发展的,但张安平自认为应该会朝着更好的方向进发。
但这个局里面,他有一件事是牵扯最深,也是最难以说清楚的:
被炸毁的援共物资!
那些物资没有被炸毁,是张安平用李代桃僵、瞒天过海的方式替换的。
但这件事却成为了他布局的转折点。
这件事张安平该怎么解释?
他当然可以说自己根本看不到高层之间的斗法。
可是,在戴春风的眼里,他张安平就是一只千年的狐狸,这么大的漏洞为什么会发现不了?
而张安平不敢赌,不敢让戴春风将质疑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老祖宗说过疑邻盗斧:
当你怀疑某个人的时候,即便对方喝一口水都会认为这是别有用心。
而他张安平的摊子铺的太大了,他的嫡系中自己人的规模超乎想象,一旦戴春风进入疑邻盗斧的状态,那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就会爆雷。
这样的失败,他经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破局?
当毛仁凤挖的坑被曾墨怡发现以后,他终于有了破局的思路,那就是:
夺权后的自己,急切的想要用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重新获取戴春风的宠信。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他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错误的结局(中国战区参谋长怒而援共),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继续自己的布局,翻译过来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昆明篆塘码头伏击战,会完美的印证这些。
但是,当布了一个局以后,却需要用另外的局来掩盖自己的局。
张安平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个困境就是重庆的局。
毛仁凤磨刀霍霍的准备了杀局,这个杀局最终是被破了——可是,绝对不能是张安平幕后操刀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