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抗战都打到现在了,对峙前线就应该是重兵云集、据点成群。
但依托黄河防守日军的河南驻军却并没有坚不可摧的防线,收到侍从室转交的情报分析后,河南守军才开始构建防线——但效率低下令人不可思议!
四月初便开始了防线建设,但到四月中旬末,防线看似已经建立,但具体的质量却可以用“豆腐渣”工程来形容。
4月17日,日军37师团强渡黄河,兵锋直指暂编十五军防线。
暂编15军下辖两个师,新编29师和预备11师,在各部队美械化的时候,这支由河北抗日义勇军为基础组建、扩编后的部队仿佛是被遗忘似的。
面对日军一个师团的突袭,该军拿着比抗战之初还不如的装备跟日军作战,但没想到日军来了一招迂回深入,三个大队迂回深入后占领了中牟县,令暂编15军的河防阵地进入了前后夹击的绝境。
暂15军不得不撤离战场。
暂15军的失利拉开了持续失利失土的序幕。
而日军则开启了多路南推。
于是,噩耗一个接着一个。
一城接一城的被日军鲸吞,其失地之快,直逼全面抗战爆发之初。
5月1日,许昌沦陷;
5月19日,日军兵临洛阳,5月25日,激战六天后,这座古城终究是落到了日军之手。
这场由日军蓄谋开启的作战,河南守军在兵力倍于敌人的情况下,仅仅用了37天的时间,便丢掉了38座城市,更是丧师二十万——阵亡失踪近五万!
豫中会战的失败其实是可以预判的,河南守军在一战区副司令、河南王的带领下,军纪败坏、为祸河南,是这场大战失败的直接原因。
囤兵河南数年,明知在日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却没有投入所有的精力准备随时应战,反而为祸四方,岂能不败?
可这就是所有原因吗?
不!
核心原因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上有所行下有所好,上面一味的消极避战、铲除异己,下面的人自然有样学样,面对日军随时的威胁,河南守军根本就没有存亡危机之意识。
嘴里喊着抗战,但当官的中饱私囊克扣军饷,当兵的又岂能枕戈待旦?
日积月累下,终于酿造了这一场难以挽救的大败。
可日军在占领了河南大部后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紧接着就将兵锋转向了湘桂。
长衡会战在豫中会战结束的当日爆发!
长沙是日本人的眼中钉,自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至今,日军在长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