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失地。
种业洗牌还才刚开始。
…
两天时间过去。
种业50强的评选结果很快就通过媒体的扩散进入到了普罗大众的视线中。
纸媒上、网络上都出现了相关的讯息。
城里的老百姓对这种评选具体的名单不是很关注,顶多也就是看看前几名,或者是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名字。
但对于行业内的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种企来说,天禾的登顶又是一波极大的品牌形象提升。
天禾种业带来的丰收故事数之不尽,早早登上这艘船的人都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这也让天禾种业新种子的推广变得异常简单。
天禾种业一年四季都在忙,春天指导农民播种,夏天指导农民田间管理,秋冬季节又着手收购整理种子。
公司80%的科技人员和员工,全年有8个月的时间在农村田间、地头进行科技服务。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都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高产种植模式,天禾则将各种技术推向千家万户。
互相分享总结,探索更高产的路径。
也因此,天禾的每一场田间示范会都能吸引大量的农户前来观望学习。
粗略统计,天禾每年服务的国内农民有一千多万人。
农民通过科学种田、使用良种获得了巨大的效益,天禾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和长久的市场。
如今,天禾种业登顶。
得知消息的天禾研发和技术人员,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公司,也属于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技术人员。
甚至连农户们都与有荣焉。
这下,不仅天禾的种子在农民中成了“时髦的种子”,就是公司也在农村中家喻户晓。
相比基层的兴奋,天禾种业的高层却显得很平静,或者说积极备战。
在严群回到九泉后,第一时间就将现场的情况给郭阳进行了汇报。
说不高兴是假的。
但短暂的庆祝后,郭阳便很快平复了这种激动。
天禾的树敌也不少。
很多种子企业依旧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天禾的连续兼并和收购已经让不少企业感到惊恐。
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也极为严重,这都制约着天禾种业的整合重组。
看似一家独大,实则国内种业早已暗流涌动,内讧层出不穷。
国际环境也很复杂。
杜邦先锋、先正达、孟山都、利马格兰、巴斯夫、拜耳、陶氏等国际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