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禾农牧在背后控场,几家草业公司牵头投资,各省市也达到了发展苜蓿产业的目的。
几乎各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各畜牧大省忙着恢复乳业,发展苜蓿产业时,滨海盐碱地又是另一幅景象。
带着海水咸味的风掠过小麦田,使得整片田野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对种植户来说,美不美倒是其次,产量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今年冬季气温偏低,墒情也较为一般。
然而,经过苜禾1号改良1年后的土地,却给农户带来了惊喜。
土壤肥沃、深厚,土质也大幅改善,盐碱度也降低到了3‰以下,配合上天禾的小麦全优生。
这会儿的小麦长势喜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有经验的老农预测,后续管理不出问题,小麦亩产四五百公斤是稳当的,收入六七百元。
有些补施了有机肥的田块,还能更高。
再加上苜蓿的行情看涨,有市场,有价格,改良盐碱地的回本周期再次缩短。
大户们对土地的热情又一次的被点燃,滨海盐碱地改良项目数量、面积迅速井喷。
苜禾农牧的感受更为直观。
500元一斤的苜禾1号种子,一袋又一袋的发往各地。
新年才伊始,嘉禾的资金就迅速的开始回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