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重要部门都有来参会。
酒泉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新城区规划,世纪之初开始落实。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新城区已经初具规模,城市行政中心的偏移也初步实现了行政与商业的分离。
但新城区并没有什么特色。
最大的作用就是一定程度上疏解了老城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但依然道路拥堵,街景品质也较为一般。
不能说规划设计做得不好。
可以说是比较用心了。
至少在一旁看热闹的郭阳觉得还行,关于古代酒泉的建城理论更是让他长了见识。
…
酒泉直到世纪之初才设立地级市,但却历史悠久。
西汉元狩二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带兵出征匈奴,大败精锐休屠王、浑邪王部,一举收复河西地区。
同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酒泉郡由此开始筑城池,立郡县,委官经营。
华夏古代营城的主要思想,多为顺应自然,择天地之优势而傍。
酒泉的建城亦如此。
独特的山水环境为酒泉筑城提供了契机。
“三山四水百绿洲”是酒泉的山水环境,“大山之势、众水之形”是酒泉山水环境特征。
从东向西,压境而来的祁连山脉,可谓连峰叠嶂,凌空万仞;
自西向东,凝华积雪的阿尔金山脉排空而过,更是峰岭峻峭,起伏不定;
由北向南,又有绵延百里的阿尔泰山余脉马鬃山。
三山汇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纳百川入流沙的三千弱水,穿峡出谷育绿洲的讨赖河水,绕峰吞沙向西流的疏勒河水,卷风融雪越莽原的党河水,像四条经天纬地的巨龙,窜起大漠戈壁片片绿洲。
其周边环境非一般平原城市可比,在古代,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军事防御意义极大。
清光绪《肃州新志》有云:
“秦关百二,肃居其一,东引中原八州,西接xin疆万里,面崆峒而枕蒙荒,拥雄关而抗绝塞,聚米画沙,地图瞭如指掌也。”
“自远而论,东以关辅为内庭,西以外伊循为外屏,南以青海为亭障,北以大漠为斥候。襟山带河,足限戎马,所谓西睡锁钥也。”
“由近而论,面瞰雪岭,背倚长城。临水涥于左,嘉峪峙于右,内有讨来、红水之潆洄,外有黑河、白湖之环绕,群峰拱卫,虎踞豹隐。”
历史时期的酒泉城池建设经历“创修、毁灭、重筑、加固、拓展”的跌宕过程。
但那都已是过去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