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的利润远没有高果浆、玉米浆、葡萄、谷朊粉、淀粉、蛋白饲料等深加工产品利润高。
唯一的难点是在这些领域的技术还稍显薄弱,只能加强研发投入,以及并购。
刚好,嘉禾营养健康研究院也要成立。
另外生物能源也是一条路。
老美玉米减产预估四五千万吨,华夏只要出口四千万吨以上,剩下的四千万吨就不算难了。但这只是玉米,粮油物流体系还涉及大豆、小麦,甚至土豆和等。
总之实施起来很麻烦。
还好有陈燕秋。
这位新加坡人,在粮食物流最强的国际粮商嘉吉工作了多年,对这一块有很深的见解。
在嘉禾粮油的物流体系战略会议上,陈燕秋犀利的道出了嘉禾和国内粮食物流的弱点。
“从物流全过程看,总仓容92%以上都是散装仓储,但原粮却主要以包装方式进行流通,这么大的反差,你们就不觉得有很大问题吗?”
粮食物流项目是战投部在负责调研,苗兰春也说出了现有的困难。
“国内的粮食物流整个体系就是这样,所有的配套设施都是围绕包粮建成,要改成散装运输,意味着要自建体系。”
郭阳这时插话道:“农业部和粮食局今年也出台了四散化运输的规划,具体实施时间还没有定论。”
陈燕秋向苗兰春问道:“有调查两者的成本对比统计吗?”
“有。”
苗兰春找了找,说道:“来自东北产区这两年的调查,每接收、发运1吨玉米,收纳库、中转库、装车合计下来,包粮比散粮成本高40元。”
陈燕秋摇了摇头,评价道:“以嘉禾目前的物流仓储能力,不说与四大粮商相比,只要是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其物流成本都要比嘉禾低10个百分点以上。”
会议室里有些沉寂。
在此之前。
陈燕秋还提了许多问题。
铁路运输严重不足,
汽车运输工具不足,
接发装卸设施严重不足,
东北主产区港口,中转仓容和接收发放设施落后,已被世界主流淘汰。
东南主需区中转能力严重不足,中转仓容小、设施落后,经常发生港口压船、粮食压车等现象。
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信息化建设水平勉强能跟上世界二流梯队,组织效率尚可。
这就是嘉禾粮油此前收购的成果,了不少…嗯,好像也没多少。
60亿资金,除了并购和自建加工厂的资金,物流仓储投资确实也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