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这四条可以去关中的路,其实魏延都去看过了。
这看完了之后,他更是坚定了要从子午道出兵的想法。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贯穿褒斜二水的谷地,故名,也称斜谷路。
这一通道在历史上开凿早、规模大、沿用时间长,是古代巴蜀通秦川的主干道。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秦国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即经此道,谷地此时已开凿出能通过大部队和辎重的栈道了。
此后,褒斜栈道一直是南北兵争军行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
若是看道路顺遂的话,这里有栈道可运军粮,是最好的一条道路。
然而.
这条道上,也是魏军防备最多的地方。
大军行军栈道之间,若是被魏军突袭,那下场可想而知。
子午道是一条南北纵向的谷地通道,北起长安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
项羽分封诸王之后,刘邦率部前往汉中即位汉王,路线是“从杜南入蚀中”,走的就是子午道。
刘邦不走西面的褒斜道大路,而是从灞上驻地向南直接进山,可能是担心遭到项羽手下部队的袭击。
不过,在刘邦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条未经开辟的小路、野路。
到现在,他也是有些名气了,不然的话,他魏延的计策,能再加三成成功的几率。
“深入子午道,可有发现魏军营寨?”
那曲尉被安排在此处,本就是去探查子午道中魏军踪迹的。
“子午道中,除子口外,并无魏军营寨。”
子午道比褒斜道难走许多,加之如今汉中并无多少汉军,魏军没有多少防备,倒也是寻常。
“再探再查,沿途要点上,存放一些粮草辎重进去,以备不时之需。”
提前准备,总是没错的。
万一长安有变,他当即可领着精锐汉军,偷偷过子午道,因为沿途有补给,甚至不需要带多少粮草出去,负重更少,速度便更快。
届时,他突然出现在长安脚下,攻下长安,恐怕整个天下都会震动罢?
那便是他魏延名震天下之时!
“哎~”
不过。
想象是非常美好的。
然而,那个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呢?
几月?
几年?
还是十几年?
几十年?
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这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