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就无法得到百官的支持,皇帝的位子也就坐不稳了。
他虽是魏王,但也做不到只手遮天,更不用说他现在的魏王之位都坐不得不安稳了。
作为曹丕的心腹大臣,陈群在大殿之上,当着百官的面提出这个九品官人法,他背后也是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的。
“臣弟.臣弟冤枉啊!”
“臣下有本要奏。”
东汉末年,原本汉朝所倚重的“察举制”其中的缺点很明显的摆放在众人面前,那就是“有德不代表有才”。
陈群跪伏下去,在其身后,朝堂之上,除了宗亲之外,基本上臣僚全部都跪了下去。
而且“九品官人法”也将官吏的任免重新收回中央,也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统治稳定。
因此,施用九品官人法,可以妥善派遣合适的官吏,一并管理地方事务,使当地文气民风得以恢复,臣下望殿下采纳此制度!”
好处
确实有,但是
曹丕亦是担忧其坏处。
此外,专门负责官员任免的“中正官”,也一律要由中正二品以上官员担任。
见陈群上来奏本,曹丕这刚提起来的屁股,不得不重新坐了回去。
“我大魏良将无数,怕区区一个叛逆?”
这是要在早朝上,逼我同意九品官人法?
难道是士族逼迫?
“况大王有一统天下之大志,欲为九州生民谋条生路,便更不得不用此法了。”
曹丕语调冰冷,这话语中,是带了些许情绪在里面的。
曹丕眼睛一眯,眉头不自觉的便皱起来了。
后者面露犹豫之色,终究只是长叹一声,未有任何言语。
“哈哈~”
在夏侯惇的葬礼上,曹丕亲着素服,领着文武百官到邺城东门外发丧致哀。
明鉴?
“呵呵。”
如果说一个小县官只是有德行,但是本身却没有任何治理经验,那么这个小县官可能将这片地区治理的一塌糊涂,在和平时期,这种缺点还没有那么明显。
“将平原侯押入洛阳狱,若是有冤屈,孤自会为你反正!”
你曹丕不是想要代汉?
要想代汉的话,不满足我等士族的要求,你这数战数败的履历,能成功?
陈群此语,让曹丕的眉头紧皱起来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
这次看似寻常的悼念活动,却在朝野间引起阵阵非议,许多人认为,曹丕给夏侯惇送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