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人三马,并且有大量的骡马牲畜运输粮草,但你战马跑得快,你那些运输粮草的骡马,难道跑得比我汉军骑兵还快?
“这倒是一个办法。”
人要吃饭,马也要补给休息的。马这种动物如果不吃饲料,不吃粮食,只喂草的话,每天要20-30斤草,这些草如果由马自己找的话要用三四个时辰来进食,如果由人来采集,也要一个时辰收集。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一般在行军时采用一半草加部份粮食混合使用,就是这样,马在长途行军时也要每天吃十斤草和四斤左右的豆子或小米,一个时辰内就能喂完。
马的耐力不如人,负重走的话,也许一天能走100里,但只能坚持1到2天,
第二天就垮掉了,尤其是吃草的马更是这样,
吃粮食的马要好的多,能坚持3到5天.
所以,魏军骑兵行军,由大部分部队每人一匹马先走,留下大约十分之一的人照顾马匹,然后驱赶马匹前进,当追上大部队时,再换马,再留下十分之一的人照顾马,给马喂食,饮水,然后再追,循环前进
这样节省了给马喂食,休息的时间,每天行军可达50到100里。
真正的做到了转进如风。
而且节省马力,行军距离完全取决于后面粮食的补给程度,不受马力的限制。
如果曹真是如此行军的话,只要将留守的那十分之一的人留下,因为粮食补给断绝,他便不得不找寻粮草,被迫离开汉军的粮草补给线,到左冯翊去与郑浑汇合。
“听闻曹真军中有不少匈奴骑兵,匈奴骑兵可不需要留人照顾马匹。”
由大部分部队每人一匹马先走,留下大约十分之一的人照顾马匹追赶大部队.
这只是汉族的骑兵。
黄河以北的游牧民可不是这么玩的.
匈奴骑兵每人配4匹马,长途奔袭的时候,4匹马同时驱赶,只骑乘其中的一匹.当胯下的1匹疲劳的时候,换乘身边的另一匹。换乘过程中并不停歇,整支军队都在高速飞驰当中,骑手直接从这一匹马背跳到另一匹。
如此4匹马交替骑乘.
蒙古军队也用类似的办法,能长途奔袭,以达到战役的突然性.。
漠北游牧民驯养的马匹是蒙古马,身材不高,头大,腿短.既没有西域中亚等地马匹(阿拉伯马)的速度和优雅步伐;也不如欧洲诺曼底马健壮有力;但是耐力好,不挑食,抗病力强,能适应草原荒漠恶劣的气候环境(尤其是漠北的严冬)。
经过长途奔袭后,即使用最粗糙的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