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士族允诺的,现在就专门来折磨他的。
章帝之后,东汉政局进入中衰时期。
光武帝立阴后子为皇太子(明帝),并未仿西汉置保傅设官僚,而是改由朝中儒臣负责教授太子,但储君无外交之理,乃由廷臣入禁中教授。
当然,又不完全是三派,三派之中,似乎也有争端。
刘禅话语方毕,下首之中,当即走出一个身着谏议大夫官袍的五六十岁的儒士,他对着刘禅郑重行了一礼,然后环视群儒,下颚微抬,傲然道:
“今日由臣来侍讲!”
这些人在能力得到锻炼之后,将会渐渐的接手国家管理。
在这里,反倒是元从派没什么争夺的能力。
在汉国现在,主要是原太子宫的人参与内朝。
两千石以下,六百石以上,一个月可来参与早朝一次,要提前三日申请。
后来又诏拜何汤的老师,通《欧阳尚书》的一代名儒桓荣为议郎,入内教授太子,并经常留宿太子宫中。
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员都是在皇帝身边比较受宠的人,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皇帝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
汉代皇帝召集大臣召开决策性会议,史料中经常出现“召公卿议”“召群臣议”公卿、群臣主要是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突然,黄门太监的公鸭嗓喊出这四个字,石渠阁中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了。
群儒皆是对刘禅行礼。
关陇世家,荆襄士族,益州豪族,这三方都想要通过经筵日讲,来影响刘禅,从而让自己派别的理念,学术得到宣传。
也就是常朝参与的人员。
汉代朝会形式主要分为为:常朝、内朝、大朝会。
这是前朝故事,到了刘禅这里,所谓是经筵日讲,其实更像是话语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