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谏议大夫所言极是,不知有何教朕?”
说完这句话,杜微只感觉面颊的笑脸有些僵硬。
初,光武中兴,明章继之,政治尚称清明。然自和、安以下,皇权渐衰,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朝政日非。
他算个屁贤士!
“为国谋事,自然能称之为贤士。”
要你来做官的时候不来做官,反而是那些没有多少名气的,因为提前上车,立下了不少功劳,旋即被提拔上高位,现在心里不平衡了呗。
杜微知道刘禅要立典型,偏偏他现在还凑了上去,心中更吃了屎一样难受,但表面上,却不得不上前去配合刘禅。
毕竟这学术之见,很难有直接说服的。
刘禅拍了拍手掌,再说道:“清虚子虽是方士,但为大汉研究出水泥,火药,可否称之为贤士?”
刘禅轻轻一笑,问道:“不知谏议大夫可知兵卒一日吃食多少粮草?百姓耕种一亩地,一年又能收成多少?”
杜微从容对曰:“陛下,所谓粗犷武夫,乃指那些勇力过人,却疏于文治,不知礼仪之辈。彼等或能征战沙场,建立武功,然于治国安民之道,则往往茫然无知。此辈若充斥朝堂,则政治易趋暴戾,百姓难得安宁。”
我是来要官的,不能让皇帝生气。
不是要官吗?
朕还真会给!
但前提是要听话。
谏议大夫专掌议论,为郎中令之属官,掌论议,是清贵之官。
他所教的学生中,出了不少英才。如蜀郡成都人杜琼、梓潼人杜微、郫县人何宗等,都是其中佼佼者,他们以后都成为蜀汉时的名士。
方士?
彼时,清流之士因直言忤逆权贵,多遭禁锢,朝野之间,正气不张,奸邪得志。
当然,有很多时候没有结果,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刘禅脸上的笑容依旧。
有他带头,其余人等纷纷起身,山呼道:“陛下圣明!”
但身侧蜀郡成都人杜琼在这个时候却是捅了他一下。
今新朝初建,粗犷武夫充斥朝堂,而大儒贤士鲜有立锥之地。
尚书台尚书,是第三品官,仅次于尚书令与尚书左右仆射,已经算是实权官职了。
杜微在心里狂呼:不要拿这种庸俗的事情来问我。
结果现在借着经筵之名,来要官来了。
这不是经传的内容!
于是只得是昧着良心说道:“启禀陛下,此事自然重要。”
此为国之大不幸,亦为儒道之哀。
被刘禅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