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当赵云的大军抵达东武城时,一位身着华服,面容俊朗的青年男子早已在城外等候。
他便是崔林之子,崔参。
崔参年纪虽轻,但举止间却透露出一种不凡的气质,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
崔参此来,正是为了代表清河崔氏,与汉军进行接洽。
清河崔氏,作为当地世家大族,其影响力非同小可。
而崔林,作为曹魏尚书崔琰的从弟,更是位高权重,他的选择,往往能左右整个清河郡的局势。
赵云看着眼前的崔参,心中暗自思量。
要想顺利拿下清河郡,就必须得到清河崔氏的支持。
于是,他开口问道:“清河崔氏可号令清河郡否?”
崔参闻言,心中一凛。
他深知这个问题的分量,也明白赵云此行的目的。
他微微欠身,恭敬地回答道:“我可勉力为将军说服各郡士族,但号令却是说不上。”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谦逊,但更多的是对家族和未来的担忧。
赵云轻轻点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
崔参的回答既诚实又明智,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轻易承诺。
他沉声说道:“你自去说服,一个月之内,若不顺服,我大军便至。让那些士族好自为之,莫要等到刀兵相见,才悔之晚矣。”
崔参闻言,额头不禁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深知赵云的威名,更知道这支鲜卑骑兵的战斗力。
赵云的话并非虚言,一旦清河郡的士族们冥顽不灵,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他当即点头,表示一定尽力而为。
随着崔参的离去,赵云与轲比能继续率领大军南下。
他们沿途所见,皆是百姓们对于汉军的热烈欢迎和期待。
这些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与安宁。
他们知道,汉军的到来,或许能为他们带来一丝希望。
赵云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间军司的舆情攻势,恐怖如斯。
到了魏地,却像是进入汉地一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崔参四处奔走,极力说服清河郡的各大士族。
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述着汉军的强大和清河崔氏的未来。
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士族开始动摇,开始考虑投向汉国。
然而,也有一些士族固执己见,不愿屈服于汉军。
他们暗中联络魏军,企图抵抗汉军的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