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刘嗣在官员们的簇拥下,离开了东宫,向着皇帝的寝宫走去。
一路上,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官员们期望的压力,又有对即将面对父皇的忐忑。
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将会面临怎样的结果,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皇帝的寝宫,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间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刘嗣来到寝宫前,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稳步走了进去。
皇帝正坐在书房中,审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他身着龙袍,头戴冕旒,面容严肃,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看到刘嗣进来,他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刘嗣的身上,问道:“太子,你来见朕,所为何事?”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书房中回荡着。刘嗣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父皇,儿臣听闻近日朝堂之上,关于度田之事争议颇多。儿臣以为,度田一事,虽为国家大计,但如今百官反对,民心不稳,儿臣恳请父皇暂且停止度田,以安人心。”
刘嗣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皇帝的脸色。
皇帝听了这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他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啪”的一声,将手中的奏章重重地拍在桌子上,说道:“你懂什么!度田乃朕振兴大汉之关键举措,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那些官员,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便妄图阻止朕的计划。你身为太子,本应支持朕的决定,如今却听信他们的谗言,前来劝说朕停止度田,你置国家社稷于何地?”
皇帝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几分怒吼,震得刘嗣的耳朵嗡嗡作响。
刘嗣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父皇息怒,儿臣知错了。儿臣只是担心百官反对,会影响朝廷的稳定,所以才……”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刘嗣,心中又气又恨。
他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说道:“朕知道你心地善良,不忍见百官为难。但你要明白,身为一国之君,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度田之事,朕意已决,谁也不能动摇。你若再听信那些人的谗言,朕定不轻饶!”
皇帝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刘嗣,仿佛要将他看穿。
刘嗣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眼睛,心中满是懊悔与委屈。
他本以为自己的劝说能够平息百官的怒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