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微微皱眉,向前踏出一步,双手抱拳,说道:“陛下,幽州度田受阻,臣以为,乃地方豪强与异族势力相互勾结所致。这些人妄图维护自身利益,抗拒朝廷政令。当务之急,需派遣得力将领,率领精锐之师前往幽州,以武力震慑,同时安抚百姓,分化瓦解敌方势力,双管齐下,或许能打开局面。”
诸葛亮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深思熟虑后的坚定。
费祎接着说道:“陛下,臣赞同丞相所言。此外,对于那些前往幽州度田的官员,需给予更多激励与保障。如今官员们心有戚戚,士气低落,若能许以重赏,承诺保障其安全,想必能鼓舞他们的斗志,让度田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费祎面带微笑,语气平和,话语中却透着务实的考量。
董允也上前一步,神色严肃地说:“陛下,幽州局势复杂,不仅要应对地方势力,还要防范鲜卑、匈奴等异族趁乱南下。臣建议,加强幽州边境的防御工事,增派兵力驻守,以防外敌入侵,为度田工作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董允的声音低沉,眼神中透着忧虑,显然对幽州的局势充满担忧。
刘禅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变化,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
待三人发言完毕,刘禅靠回龙椅,微微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
大殿内一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屏气敛息,等待着刘禅的回应。
过了片刻,刘禅睁开眼睛,却并未立刻给出回应。
就在这时,丞相诸葛亮再次开口:“陛下,之前为了征伐魏国,我大汉建造了不少海船。如今魏国已灭,这些海船如今在海港中闲置无用,维护费用却极为高昂。臣以为,是否要将海船贩卖给商贾用作商船之用,如此既能减轻朝廷负担,又能促进商贸发展。不然,长期维护这些海船,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诸葛亮目光诚恳地望着刘禅,等待着他的答复。
刘禅闻言,当即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这些海船,朕有大用。南下南洋,没有船怎么行?我大汉不能只局限于陆地,海洋同样是我大汉未来发展的方向。南洋有广阔的土地与资源,朕要让我大汉的威名远扬四海,这些海船便是朕的依仗。”
刘禅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在大殿内踱步,声音激昂,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诸葛亮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陛下高瞻远瞩,臣不及也。陛下既有如此宏伟规划,臣等定当全力辅佐。”
诸葛亮的声音中带着敬佩,他深知刘禅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