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少有一边车轴抱死停转,只是转速减慢,但从相互运动来看也可以看做是那边的车轴停转了,差速器就会起作用。
新的正齿轮差速器做好了,大家把它和马车的车轴、车轮一起安装在架子上,然后通过刚做好的链条接上一台同样刚改装完成的双缸蒸汽机。
随着气缸启动,两个车轮马上快速旋转起来,车轮外侧安装了一根拨杆,每转一圈就触发计数器一次。
五分钟后,有学生向校长汇报,两边车轮的转速一样。
腓特烈点了点头,让他们进行下一步测试。
很快就有学生拿着一块木板压在一边车轮上增加其负荷,这边的车轮转速变慢了不少,另一边的轮子不但没停,而且还转得快了一些。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又一个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还有更麻烦的工作,把各个系统一起组装起来也是一门学问,如果搞不好,轻的重量过大,重则散架。
腓特烈让本茨按着各系统做同等大小的模型,蒸汽机、冷凝器和水箱是空木箱,链条是一根麻绳,飞轮是直接拿食堂里被老鼠咬坏的汤桶盖子改的等等,只要尺寸一样就行,然后一群人开动脑筋搭积木。
然后问题出现了,钢架马车的底盘并不适合拖拉机使用,于是腓特烈开始计算各系统的重量和位置,参考了自己知道的货车底盘,“俺寻思”出一个至少不会被压坏的底盘出来。
到了最后的总装阶段,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方便铆接还将原有的组装方案推倒重来一次。
在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不断循环中,蒸汽拖拉机一点点的成型。
随之而产生的是档案室里比拖拉机还重的各种文件资料,它们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实验的结果,每一个工艺细节。
腓特烈特地安排人把它们整理成册,要是自己哪天又穿越了就用得上了。
三月初的一天,腓特烈故意问本茨:“预计还有几天可以完成全部组装?”
本茨翻开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整个拖拉机的零部件,每安装好一个就打个勾。
“还有三天。”他回答道,“三天后组装完全部仪表,然后开始加水空载试机。”
腓特烈点了点头,说道:“接下来几天你看着,我要去看看农具做得怎么样了,做好了就送过来,然后去忙一些其它事情。”
与蒸汽拖拉机配套的农具是在布莱恩特的打铁坊那边研究制作的,腓特烈为此派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农夫过去帮忙。
腓特烈对这位铁匠大师还是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