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昼夜可以炼5吨生铁,比现在的第一冶炼厂里的产量高了几乎10倍。
新高炉那边需要一批工人过去当技术骨干,基本工资比这边高了三成,很多自认为技术不错的人心动了。
但是已经在附近工人小区买了房的人有点犹豫,因为离家太远了。
这些人中有人认为一厂这边的高炉也马上要到使用年限了,新炉子肯定也是这么大的,到时候不加工资说不过去,所以就等等吧。
还有人说,新的纺织厂和服装厂将会建在二厂附近,中间是新的工人小区,到时候找老婆会很方便。
只是听说二厂附近将会建一座轧钢厂,从原来的打铁坊分出来的,那里也是男人多,到时候竞争会很激烈。
同时还有新的小道消息,最近在工人小区旁边划的地块是准备要建幼儿园、小学和医院,还有一条商业街,以后不用跑城里了。
腓特烈在等上菜的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这些消息都是上边放出去的,基本上靠谱。
除了有人认为公爵老爷会给大家按工龄分配老婆一事,一个相亲角居然会被传成这个样子,腓特烈是怎么都想不到的。
烤鱼端上来了,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那是从河边冶炼厂专用码头往厂里运原材料的小蒸汽机车在拉铁矿石。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列蒸汽列车,一次能拉20吨货物,去年年底因为转弯速度过快翻过一次车。
好在车头简陋只有遮阳棚,司机及时跳车逃过一劫。
如今列车的速度降了下来,但是能多拉一个车厢,也算是划算了。
如果是在白天,可以看到警戒线外有很多看热闹的人,还有“铁道上禁止人员通行撞死白撞还要赔修火车的钱”之类的标语牌。
腓特烈默默地用一次性史莱姆胶叉子吃着烤鱼,听着远处的列车声,闻着冶炼厂里飘出的焦炭燃烧的气味,心想很有成就感。
如今韦森州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农业人口解放出来,易北河东岸战乱逃难而来的外来人口增多,充足的劳动力在熟练工人的带领下使得领地建设的速度快于预期。
韦森银行提供的创业贷款使得诸如四叶草合页厂等只有几台机器、占地面积不大而且专精一个方向的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不但提供了大量税收,还拉动了重型机器厂的发展。
在普赛克的面子、高额专项研究赞助和对学术交流的渴望等多重作用下,很多站在各领研究域顶端的学者愿意加入韦森科学学会,通过信件、电报等形式参加学会的活动。
外交上,如今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