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那边去年就开始谈判,腓特烈希望各家造船厂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抢下整个北海地区至少一半的造船份额。
这些事就没保密,圈内人稍微打听就知道了。
德雷尔见腓特烈没有否认此事便继续说:“去年万国博览会的时候,我们十三家造船厂的东家、设计师和大匠也去了韦森堡城,参观了大人的造船厂。”
“所有人都很悲观,如果您在汉马城又建一座同样的造船厂,阿姆斯特尔城的造船业将会因为毫无竞争力彻底消失。”
腓特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心想正是如此。
在造船领域,汉马城和阿姆斯特尔在原材料、水力加工设备、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汉马城的造船业衰落是外部政治原因导致的,如今腓特烈崛起,同时愿意拉一把,没人会怀疑这座曾经显赫的城市会恢复往日的荣光。
德雷尔等人在腓特烈的造船厂只看了一分钟蒸汽机带动的圆盘锯锯木头就知道阿姆斯特尔城的船厂完了,因为他们用的是水力锯,效()
率相差太大。
现在阿姆斯特尔城还可以靠造船壳苟延残喘,等韦森公国到汉马城的铁路通车,腓特烈可以把蒸汽机通过铁路快速运到汉马城自己的造船厂,那时连船壳都没得造了。
德雷尔认真地对腓特烈说:“我们商量后一致决定,打不过就加入,希望大人和在汉马城一样,大家一起建一座新的大型造船厂。”
腓特烈没有马上做出回应,而是放下茶杯,靠在沙发上闭目思考起来。
阿姆斯特尔城的船厂东家们来合作并不意外,这是腓特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口碑和大量例子决定的,谁都知道和他当朋友有钱赚。
更别说这些人先是亲身感受到了腓特烈在商业上高人一等的见解,以及他在那场大火之后又不惜贷款赔偿保险金,这些举动使得他如今拥有不低的声望。
从腓特烈的角度来看,再建一家造船厂不是问题,可以先把在内海那家待建船厂的资源用在这里,两家造船厂同时发力可以垄断北方海面上的造船业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问题,低地地区可以说是高卢王国的殖民地,腓特烈终究是外人。
现在他还不想引起高卢王国的警觉,如此一来,这家造船厂的政治账优先于经济账。
腓特烈在心中权衡再三,最终有了决定,睁开眼时看到德雷尔有些焦急。
“你们合作的建议我可以答应下来。”
腓特烈的话让德雷尔松了一口气。
“但是,我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