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不好意思说什么。
里瓦喝了一口快乐水后说:“第四幕的对手只是靠吹嘘他们的功绩来显得强大,这不够。”
他身为最终boss原型对这部戏剧有一票否决权,卢多维科不敢怠慢,洗耳恭听。
里瓦继续说:“你应该强调那几个对手各有各的长处,例如力量、速度这些,主角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他们。”
他接着给那几个角色安排特点,以及相应的破解方法。
卢多维科马上记录下来,他们这些文人墨客对武技上的事情并不精通,所以只能用吹牛逼的方式来形容角色强大。现在有专业人士指导,这个机会不可错过。
里瓦又说:“你可以缩减人物,增加每个人物的出场时间,让主角先吃些亏,然后发挥聪明才智获胜。”
他和这部戏剧是深度绑定了,扮演一个慧眼识才和良师的角色,所以很上心,给了不少建议。
腓特烈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他希望卢多维科写出歌颂小人物奋斗的戏剧,现在这部剧作为先行者之一还算可以。
虽然剧情是主角遇到贵人的传统开头,但中后期靠的是主角自身的努力,有点像《百万英镑》,天上掉下一个机会,主角抓住机会后功成名就。
腓特烈发现,自己好像又可以当一回文抄公了。
这回他决定复刻《百万英镑》小说,同时辅以一些同类短篇小说集成一本小说集,侧重描写小人物抓住机会靠着自己奋斗获得成功的故事。
这种事情在撒丁王国并不少见,只是没人去宣扬。
现在的小说主要是宗教文学、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城市文学尚未成气候,市民阶层没有成为故事的主角。
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同时是城市化的过程,大量人口离开乡村,走进城市的工厂,成为市民。
腓特烈要成事,需要这部分民众支持,发展城市文学、市民文学有助于从思想与文化上凝聚这部分人的力量。
撒丁王国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城市人口多,市民收入水平较高,工商业氛围浓厚,适合以此作为孕育腓特烈所需要的城市文学的地方。
卢多维科和里瓦交流完毕,腓特烈也想好了下一步的计划。
这时卢多维科向腓特烈征求意见。
腓特烈想了想说:“我建议台词更加口语化,就像是平时说话一样,不要过分追求韵律。”
“背景音乐最好采用简单常见的乐器,旋律不要太复杂,可以重复循环,唱词最好结构短小、内容通俗,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