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关系适应当下的生产力。
腓特烈因为领地粮食问题和拉拢盟友将部分轻工业分给美因茨公国和拜恩公国,同时大量出口农机、肥料和良种,如今他们的工农业发展开始遇到农奴制这个拦路虎。
农机使用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农业人口需求,更打破了原有的条田制,每家农奴一条的田地让农机无法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新建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但农奴被约束在土地上,无法随意变成工人。
腓特烈这十几年来占领的新领地里,农奴都是靠他解放获得自由民的身份。前些年商路之战的起因之一,就是弗兰肯公国和累根斯联盟的大量农奴逃跑到韦森公国成为自由民。
韦森堡城的著名工厂主霍夫曼,他以前全家是农奴,他的姐姐被老桦树看上后赎买自由娶回家,他一开始是靠着额外缴税和父母留在农庄才能暂时赎买了自己的自由。
腓特烈有先见之明,一开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美因茨公国和拜恩公国却无法抄答案,因为韦森公国只有腓特烈一个大地主,而这两个传统的公国里有大量封臣,封君无法给他们的内政下令。
这是动摇封建统治根本的问题,两人不敢在国内讨论,于是借机跑到外国来商量。
现在腓特烈从北方回来了,正好把他抓过来一起商量。
腓特烈沉默了很久,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多年,没想到居然是他们两位提出。
“这个问题很危险。”腓特烈看着大海说,“万一处理不好,会发生战争。”
美因茨大公皱着眉头问:“这么严重?”
腓特烈点了点头。
拜恩大公倒吸一口海风,以腓特烈在战争上表现出来的才华,没人敢不相信他对战争的预测。
腓特烈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说:“我有一套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只是目前没有发表。”
“这个理论有两个核心概念,分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他研究过这里的历史,发现魔法主要用于战争上,前人即便用于生产,但因为性价比原因没有形成质变而昙一现,所以对生产力的发展作用并不大。
相对应的,超凡力量者被吸收到了地主阶级中,武力与财富联合起来。
所以他以历史为背景,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关系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
美因茨大公和拜恩大公此前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但在腓特烈说到眼下农奴的例子后豁然开朗。
“我有些理解了。”拜恩大公用自己熟悉的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